上市公司做大利潤的基本邏輯(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所以如果一家公司想要造假去虛增利潤,一定會在資產負債表的資產科目里留下痕跡,這個就是我們判斷利潤造假的基本邏輯。一般存在以下幾種情況,接下來我們逐個分析。
1、虛增收入,不虛增貨幣資金,虛增應收款項
手段:與關聯公司簽訂虛假購銷合同,形成應收賬款、應收票據,虛增利潤。
結果:導致應收賬款、應收票據之和占總資產比率異常高。
這種造假方式可以說簡單粗暴,基本上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及本世紀初的玩法。由于應收賬款是流動資產,容易引起關注,會造成應收賬款、應收票據的增速大于營業收入增速、收現比(銷售商品收到的現金/營業收入)長期小于1甚至更低以及現金流與利潤長期背離的現象,容易暴露。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增速僅為應收賬款增速的一半以內,可以這么說,要么公司銷售部門在向下游壓貨,要么公司財務部門在造假。
2、虛增收入,虛增貨幣資金
手段:與關聯公司簽訂虛假購銷合同,制造假銀行存單流水來騙過審計。
結果:此類造假,由于虛增的貨幣資金無法產生利息收入的,可以通過計算利息收入和貨幣資金的匹配性出現異常而發現問題。另外,也可能出現貨幣資金很多的同時有息負債也非常多,即“大存大貸”。
這種造假方式比第一種造假方式升級了一步,利潤表虛增收入和利潤的同時,對應的資產負債表虛增的不是應收賬款,而是貨幣資金。至于貨幣資金怎么造假,現實中是私刻印章、虛假回函、甚至開假銀行網點來搞定,真的會將審計師們弄得暈頭轉向,點不清楚貨幣資金到底有多少。
此類造假,由于虛增的貨幣資金無法產生利息收入的,可以通過計算利息收入和貨幣資金的匹配性出現異常而發現問題。
3、虛增收入,實增貨幣資金,虛增流動資產
手段:與關聯公司簽訂虛假購銷合同,產生“預付”、“應收”、“存貨”等流動資產。
結果:導致“預付款項”、“存貨”和“其他應收款”占總資產比率大幅增加。
第一種情形:虛增收入,實增貨幣資金,虛增的資產類項目為預付賬款或其他應收款(往來類科目)。即通過預付賬款、其他應收款等形式把錢轉到關聯方公司,轉轉悠悠,然后通過經營活動現金流入,從現金流角度看,就是完美的“真實”生意。
此類造假,很難通過經營活動現金流與利潤的匹配來判斷,也就是說收現比和凈現比都會失效。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常識來判斷,比如要警惕預付賬款和其他應付款等科目余額特別高且沒有合理解釋的企業。
第二種情形:虛增收入,實增貨幣資金,虛增的資產類項目為存貨。這種情形主要存在于農牧業上市公司。由于農牧業企業存貨的難以核查性,比如遠在十年前的藍田股份、銀廣夏,近年來的綠大地和萬福生科,還有這幾年扇貝游來游去的獐子島,都是典型代表。
此類造假,其典型特征就是存貨等流動資產科目余額持續增長,然后期待一次“大洗澡”,通過計提存貨減值準備,將舊賬一筆勾銷。
4、虛增收入,實增貨幣資金,虛增非流動資產
手段:此種方法不好發現,它是將第三種情況產生的虛假資產投資成“在建工程”、“無形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等,這種類型的資產可以通過后續折舊或者減值來毀尸滅跡。
結果:如果公司的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增長較快,但是產品不暢銷(應收和存貨占比較大),這種情況就有造假嫌疑。
此類造假,在資產負債表體現的科目就不是流動資產,而是虛增了投資性現金流流出,轉移到了更難以審查的非流動資產,如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相對于銀行存款和存貨,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等投入資金巨大,很難說得清楚在建工程或者固定資產究竟值多少錢,自然就成了藏污納垢的地方。
5、思考
我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資產負債表當中,最省事的財務造假項目是什么?
要我來回答,一定是貨幣資金了。
虛增應收賬款、存貨,這些屬于流動資產,讓你看不見、摸不著,今天在明天就可能不在,虛虛實實,但大家別忘了,應收賬款有壞賬,存貨要減值,還有一個更不利的,“三流合一”是虛增流動資產死敵,容易撞到槍口上了。
那就虛增固定資產吧,反金額大,不好調查,還有折舊政策存在可供調整的空間,一勞永逸。但別忘了折舊是什么?未來還是要直接吃掉利潤的。
那就虛增在建工程吧,但在建工程虛增資產的時間有限,不可能長期放在在建工程上吧,轉固是它的歸宿,虛增在建工程豈不是給自己刨了個大坑,來年往里面跳,一樣要吃掉利潤?況且將在建工程、固定資產的周轉率與同行比較,也是容易發現的,這招也不好。
那就虛增貨幣資金,不象存貨、固定資產那樣有品名、規格、型號之分,貨幣資金無法區分,我的錢你的錢他的錢,到了賬上都是我的錢。還有一點,貨幣資金沒有減值,這太重要了,放在賬上數量再多、時間再長都不怕貶損,你要說讓我計提減值,我抽你一個大嘴巴子,你懂不懂咱們會計核算不考慮通貨膨脹啊。我拿一筆錢到體外循環一圈兒,然后賺一筆進來,你能咋滴?
看來貨幣資金舞弊最省事。看來,真沒有錢搞不定的事情,只要這些錢是真錢,就沒事,要是這些錢悄悄地溜走了,就會出現“大存大貸”現象,看來雖然貨幣資金造假最省事,但也是可以識別的。
6、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