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涉稅專業服務監管(支持涉稅專業服務 推進稅收精誠共治)
●建立涉稅專業服務的操作流程,在現行的納稅服務規范、征管規范中增加與涉稅專業服務相關的操作流程。
●對符合要求的機構,進一步擴大涉稅風險評估、滿意度調查、涉稅鑒證、納稅情況審查等業務開放程度。
《關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提出要加強社會協同,積極發揮行業協會和社會中介組織作用,支持第三方按市場化原則為納稅人提供個性化服務。進一步推進稅收精誠共治格局,需要明晰納稅服務的邊界,發揮好稅務機關服務職能、社會化機構專業化優勢以及納稅人自我管理作用,提升稅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水平。
涉稅專業服務的作用
在公共產品理論中,納稅服務可以分為純公共產品性質的涉稅服務(僅由稅務部門提供,如搭建網上辦稅渠道、提供稅法宣傳和咨詢等)、準公共產品性質的涉稅服務(如政府購買服務實現的熱線咨詢)和私人產品性質的涉稅服務(如代理記賬、代理申報等)。
應明晰納稅服務的邊界。納稅服務的邊界實質是服務的提供主體在法律法規框架下,根據自身的職能權限和資源要素情況,應當或者能夠為市場主體提供涉稅服務的最大范圍。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稅收改革的深入,納稅服務邊界呈現動態變化。現行納稅服務邊界下存在供需矛盾。主要表現在:稅務部門公共服務資源不足,無法完全滿足納稅人日益增長的辦稅需求;納稅人的需求傾向精細化,如跨區域經營、集團經營、線上線下經營、微營銷等多商業模式的個性需求;納稅人對納稅服務投訴、稅收法律救濟、稅務行政復議等權益保護的訴求越來越多。
引入涉稅專業服務能夠有效增加服務供給。涉稅專業服務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是現代納稅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積極培育健康有序的涉稅服務市場,促進納稅服務供給與需求的匹配。
涉稅專業服務發展現狀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壯大,我國涉稅專業服務行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自發到有序,逐漸形成了規模優勢、效率優勢和實踐優勢,成為推進稅收現代化建設的力量之一。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法律體系支撐不足。對涉稅專業服務的立法目前滯后于行業發展,現行的監管辦法屬于部門規章,實際執業中一些代理行為無法可依。
發展環境不夠優化。納稅人對稅務部門全方位的服務比較依賴,個別人甚至還停留在稅務部門對涉稅事項進行審批確認的觀念上,認為委托代理會提升成本。
人員素質需要提升。以目前的市場水平來看,只懂財稅知識早已無法滿足現代復雜的經濟業務事項,還需要具備法律、外語、企業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知識。尤其是開展高能力、高層次的涉稅服務事項,對從業者的綜合能力要求更高。
監督管理需要加強。對涉稅專業服務的有效監管是促進涉稅專業服務發展的重要保障。當前,機構之間無序競爭、服務質量難以保證的弊端逐漸暴露,尚未形成一套系統的監督評價體系,懲戒警示效應不明顯。
國外涉稅專業服務機構發展的經驗
對英國、美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涉稅專業服務機構進行研究,發現以下幾方面特征。
納稅人委托服務占比高。美國從事稅務代理的人數超過84萬人,協助超過50%的工商企業和95%的個人納稅人申報納稅。在日本,稅務代理業法人近2000家,已注冊稅理士人數達7萬余人,約有85%以上的企業通過稅理士辦理相關納稅事宜。
代理服務法律制度完善。日本以《稅理士法》為稅務師制度體系的基石,建立起了從實體法到程序法等一套完備的法律體系。澳大利亞《稅務代理服務法案》、德國《稅務代理咨詢法》、美國財政部的第230號公告等也都是有代表性的涉稅專業服務法律法規。
服務業務范圍廣泛。美國涉稅專業服務涉及的服務范圍不僅包括會計、審計、簽證財務報表等流程型業務,還根據稅務管理需要開發了擔保納稅、稅企爭議協調、出庭辯護、稅務風險評估與控制等創新型業務。
代理機構與稅務部門合作緊密。為了鼓勵納稅人委托稅務代理,稅務部門在信息查詢、納稅申報、稅款繳納期限、退稅、服務窗口設置等方面給予代理機構便利。
代理服務監管規范。對代理機構違法違規行為的懲戒力度較大,形成了較好的震懾作用。在澳大利亞,若發現多位申報不真實的納稅人同時由一家稅務中介機構進行稅務代理,稅務部門會對這家機構全年的代理事項進行全面審查;如果稅務代理人幫助納稅人逃稅,將終身禁止從事稅務代理相關業務。
涉稅專業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對策
完善頂層設計。通過立法進一步明確納稅人權利和義務,為界定納稅服務邊界提供法律依據。順應改革進程,動態劃分稅務部門、納稅人、涉稅服務專業機構的職能、責任和服務范圍。提高涉稅專業服務法律層級,以法律法規形式確立涉稅專業服務機構參與納稅服務的主體范圍和執業規則。
優化發展環境。提升社會認可度,讓納稅人了解個性化服務可以通過購買服務完成。建立涉稅專業服務的操作流程,在現行的納稅服務規范、征管規范中增加與涉稅專業服務相關的操作流程。規范涉稅專業服務的政府采購,降低涉稅風險、提升服務質量。
擴大供給體系。對于符合要求的涉稅專業服務機構,可進一步加大涉稅風險評估、滿意度調查、涉稅鑒證、納稅情況審查等業務的開放程度。
提升從業能力。加強職業道德教育,以獨立性建設為核心,加強個人自律。中國稅務師協會、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作為行業組織,要完善相關制度,履行監督管理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