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什么叫企業所得稅)
一、什么叫企業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是對我國境內的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種所得稅。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根據2017年2月2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關于修改<中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的決定》修。
在中人民共和國境內,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以下統稱企業)為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包括各類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從事經營活動的其他組織。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不屬于企業所得稅納稅義務人。
企業所得稅采取收入來源地管轄權和居民管轄權相結合的雙管轄權,把企業分為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分別確定不同納稅義務。
1、居民企業,是指依法在中國境內成立,或者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但實際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的企業。
2、非居民企業,是指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且實際管理機構不在中國境內,但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但有來源于中國境內所得的企業。
什么叫企業所得稅
二、企業所得稅怎么計算
根據《企業所得稅條例》規定:企業所得稅,按年計算,分月或者分季預繳,月份或者季度終了后15日內預繳:年度終了后4個月內匯算清繳,多退少補,應納企業所得稅計算公式為:應納企業所得稅稅款=應納稅所得額×25%。
根據《實施細則》規定:企業預繳所得稅時應當按納稅期限的實際數預繳,按實際數預繳有困難的可以按上一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的l/12或l/4,或者按稅務機關認可的其他方法預繳所得稅。據此,預繳企業所得稅的計算公式為:月(季)預繳所得稅款=月(季)應納稅所得額×33% 或:月(季)預繳所得稅稅額=上一年度應納稅所得額×1/12(或1/4)×25%。
企業應納的企業所得稅,都應在月(季)預繳的基礎上,于年度終了后,在規定的期限內匯算清繳,多退少補。計算公式為:全年應納所得稅稅額=全年應納稅所得額×33%;匯算應補(退)所得稅稅額=全年應納所得稅稅額-各月(季)預繳所得稅稅額合計。
三、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的種類有哪些
1、公益性捐贈。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的12%以內的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2、工資薪金支出。企業發生的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準予扣除。
3、廣告宣傳費。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不超過當年銷售收入的15%的部分準予扣除。
4、企業提取的專項基金。
5、租賃支出。
6、社會保險支出。
7、借款費用。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合理的不需要資本化的借款費用,準予扣除。
8、業務招待費。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能超過當年銷售收入的千分之五。
9、勞動保護支出。
10、營業機構內部往來。
11、企業員工服飾費用支出。
12、資產損失。
13、手續費、傭金支出。
14、匯兌損失。
15、開(籌)辦費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