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確定增量留抵稅額退還金額(增值稅留抵)
經營常的企業,期末增值稅留抵金額不會太大,增值稅留抵不會長時間持續。預計39號公告扶持的對象本應是處于開辦期的高新技術產業及其它大型生產企業新建、改建、擴建項目。這些項目籌建期較長,投資規模巨大,增值稅進項留抵稅額持續增加。為減輕這些企業負擔,國家給予退稅政策。
增量留抵稅額退稅政策對房地產開發、建筑施工、商業性地產經營等三種情況影響較大。(一)房地產開發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商品房銷售合同約定的交房時間,時間間隔較長。按39號公告規定,開發企業可以申請增量留抵退稅。(二)建筑施工總承包單位承諾于工程峻工驗收后一次性結算工程款,同房地產開發企業類似。(三)初創期的商業地產經營企業情形與上述類似。給予上述三類企業增量留抵退稅政策,應當不是39號公告的初衷。
(一)案例
增值稅一般納稅人a公司成立于2015年,納稅信用等級為a級。2019年3月期末留抵為10萬元,2019年4月-9月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全部大于2019年3月31日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持續時間達6個月,符合39號公告第八條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退稅制度。情況如下:
增量留抵增值稅測算表
單位:萬元
序號 項 目 期初留抵稅額 銷項稅額 進項抵扣稅額 期末留抵稅額 增量留抵 備 注
1 3月 -6.00 負數表示出現增值稅期末留抵
2 4月 -6.00 80.00 85.00 -11.00 5
3 5月 -11.00 68.00 69.00 -12.00 6
4 6月 -12.00 70.00 72.00 -14.00 8
5 7月 -14.00 82.00 90.00 -22.00 16
6 8月 -22.00 69.00 75.00 -28.00 22
7 9月 -28.00 55.00 105.00 -78.00 72
8 合 計 424.00 496.00
一.關鍵指標
1.允許退還的增量留抵稅額和退稅比例
對于一般企業,退稅率60%。允許退還的增量留抵稅額=增量留抵稅額×進項構成比例×60% 。對于部分先進制造業:退稅率100%。允許退還的增量留抵稅額=增量留抵稅額×進項構成比例 ×100% 。
2. 增量留抵稅額
增量留抵稅額是指2019年9月起,每月末增值稅會計科目借方余額(增值稅留抵)比2019年3月底留抵新增稅額。以后期間,3月末增值稅留抵金額作為定基不變。2019年3月31日應繳增值稅2萬元,或3月31日增值稅會計科目余額為零,9月份增值稅留抵金額為51萬元,能不能享受退稅政策?陜西省稅務局答復:可以。對于此種情況2019年3月底同比基數視為零。
3. 增量退稅門檻”:50萬元。
一般企業退稅率60%,假定達到退稅門檻50萬元,進項構成比例100%,
按規定申請可退稅30萬,因此,申請退稅后,一般企業增值稅留抵不低于20萬元。而部分先進制造業退稅率100%,進項構成比例如果接近100%,申請退稅后的增值稅留抵稅額可能接近零。
農業生產環節免征增值稅,財稅201737號及39號公告賦予下游企業采購農產品增值稅計算扣除的優惠政策,相當于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用財政資金(稅款)給予下游企業的財政補貼。因此,食品加工企業和農產品商貿易企業購進農產品“計算扣除”產生的進項稅額應當沖減增量留抵稅額,然后比對是否超過“退稅門檻”。比如,2019年9月30日期末留抵稅額78萬元,減去其中月末庫存農產品相關算扣除增值稅30萬元,調整后增量留抵稅額實際48萬元,未超過“退稅門檻”。
4. 進項構成比例
2019年4月至申請退稅前一稅款所屬期內已抵扣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含稅控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解繳稅款完稅憑證注明的增值稅額占同期全部已抵扣進項稅額的比重。其中不包含免稅農產品銷售發票或收購發票。
會計核算資料與增值稅申報表均能詳細地反映每個采購事項的數量、單價、金額、增值稅進項抵扣稅額的合規性。但39號公告通過進項構成比例計算,巧妙而且“粗略”繞過農產品“虛增計算扣除”問題,同時降低了“退稅門檻”。這一方法過于粗略,有效,但不夠精準。
5. 同期全部已抵扣的進項稅額
以“銷”定“進”,反向倒推。“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會計科目借方期末余額相對增長,表明當期累計的進項稅額大于同期累計的銷項稅額。因此,同期累計的銷項稅額就是全部已抵扣的進項稅額。
6. 加計抵減和進項稅額轉出
根據39號公告第七條規定,“四大行業”(現代生活@電郵)納稅人適用加計抵減的情形,適用于是當期產生的應納增值稅稅額。“增量留抵退稅”的前提是連續6個月出現“增量期末留抵”,表明納稅人沒有應納稅情形。因此,不可能出現“加計抵減”情形。
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是同期增值稅進項稅額的“減項”,已經融入期末增值稅留抵余額中,無需考慮。
二.案例計算
1.計算進項構成比例
39號公告規定,進項構成比例,為2019年4月至申請退稅前一稅款所屬期內已抵扣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含稅控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解繳稅款完稅憑證注明的增值稅額占同期全部已抵扣進項稅額的比重。
2.如何確定同期(4月-9月)全部已抵扣的進項稅額?
39號公告退稅條件實質性規定是,連續6個月的進項稅額累計數要大于同期銷項稅額累計數。其中第一個月必須有增量,其它月份中銷項稅額可以小于進項稅額。在確保每期增值稅留抵相對3月期末數出現增量條件下,單個月份的進項稅額可以適當小于當月的銷項稅額。從單個月是無法判定同期(4月-9月)全部已抵扣的進項稅額情況,誰能知道進項稅額抵扣結轉的情況?但是,有一點必然肯定:累計的進項稅額必然大于累計的銷項稅額!表一匯總情況如下:
量增值稅退還進項構成比例測算表
序號 項 目 4月-9月銷項稅額累計 4月-9月進項抵扣稅額累計 實際抵扣稅額 備注
1 表一 424.00 496.00 424.00
要滿足每月末增值稅留抵數字大于3月份余額的條件,累計的進項抵扣稅額必須大于累計的銷項稅額。因此推定,累計的銷項稅額等于“同期全部已抵扣進項稅額”。如上表2019年4月-9月進項抵扣稅額累計認證496萬元,銷項稅額發生424萬元,表明“同期全部已抵扣進項稅額”為424萬元,否則,9月底的期末留抵金額將小于3月底留抵金額,就沒有增量留抵了。
如何確定同期2019年4月至9月已抵扣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含稅控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解繳稅款完稅憑證(以下簡稱“三票”)注明的增值稅額?
2019年4月-9月農產品普通發票計算扣除增值稅4萬元、國內旅客運輸服務費發票計算扣除增值稅1萬元抵扣的增值稅。小計5萬元。
進項構成比例=(424-5)/424=98.82%。
允許退還的增量留抵稅額=增量留抵稅額×進項構成比例×60%
=72*98.82%*60%
=42.69萬元
增量留抵退稅額=42.69萬元
9月份期末,留抵增值稅余額=78-42.69=35.31萬元
三.會計處理和納稅申報
2019年9月底,結轉增量留抵稅額
借:應交稅費——期末留抵稅額 42.69萬元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42.69萬元
2019年10月25日收到退稅款
借:銀行存款 42.69萬元
貸:應交稅費——期末留抵稅額 42.69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