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單位能否以落戶為條件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及 (相應違約金)?
《勞動合同法》第22條規定: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據此,用人單位有權以出資提供專業技術培訓為條件,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及相應違約金。
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城鎮戶口政策的變化,在北京、上海等戶籍資源較為緊缺的地區,實踐中出現了以辦理落戶作為條件約定服務期的方式。那么,用人單位能否以落戶為條件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及相應違約金?本期我們將分享兩個案例,第一個案例是《中國法院2022年度案例:勞動糾紛》第57號案例【下稱57號案例】,第二個案例是上海市浦東新區法院于2020年審理的林某與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勞動糾紛一案【下稱林某案】。通過這兩個案例,我們將共同討論特殊待遇服務期及其違約金的效力。
案例分析
57號案例【(2020)京02民終8460號】
2017年5月,某出版社與陳某簽訂了《勞動合同書》,期限至2018年4月30日。2017年12月,雙方簽訂《勞動合同續訂書》,約定繼續履行勞動合同至2022年4月30日,某出版社承諾為陳某辦理北京戶籍,陳某承諾在本單位的服務期為五年。服務期限內因任何個人原因離職,即視為違約,應承擔違約責任并交納違約金。違約金按照不滿服務期的年限計算,為每年6萬元。2018年9月,雙方簽訂《集體戶口管理協議》。
2018年11月,陳某向某出版社提交《離職報告》。單位負責人于2018年12月簽寫不同意,在服務期內因個人原因辭職,違背當初承諾。2018年12月3日后,陳某不再為某出版社提供勞動。12月6日,某出版社出具書面《關于不同意陳某在服務期內提出辭職申請的答復》,并向其郵寄送達,但繼續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至2020年5月。某出版社認為陳某的行為嚴重違反合同約定,給單位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及嚴重不良影響,故起訴要求其支付違約金及多交的社保費用。陳某主張雙方勞動合同中關于落戶服務期的違約金條款違反法律規定,應屬無效,故不同意某出版社的訴訟請求。
北京市東城區法院結合北京市戶口的價值、勞動合同的履約情況、勞動者的離職時間等因素,認定陳某應支付出版社經濟損失10萬元。二審法院予以支持。我們將一審法院的觀點摘要如下:
北京市戶口屬于稀缺資源,某出版社根據陳某的個人申請及非京籍留學回國人員在京就業落戶的相關政策,為陳某辦理北京市戶口的行為屬于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特殊待遇的范疇。陳某與某出版社簽訂《勞動合同書》及續訂合同書的行為,亦能表明陳某接受了某出版社為其提供的特殊待遇。雙方基于上述事實,經過協商一致簽訂了勞動合同書及續訂合同書,雙方均應當誠信守約?,F陳某在明知自身的北京市戶口已經通過某出版社辦理完畢,雙方存在服務年限約定的情形下,仍然提前向某出版社提交離職報告并從該公司離職,其行為已經違背了誠實信用原則,理應向某出版社依約支付因此造成的經濟損失。某出版社提供的證據雖可證明其人力成本支出與為陳某等人員辦理落戶手續相關,但不足以證明系因陳某一人造成,故依據雙方勞動合同約定及履行情況,酌情認定陳某應支付經濟損失100000元。
林某案【(2020)滬0115民初48066號】
2019年7月22日,林某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約定:勞動合同履行期限為2019年7月22日至2022年7月21日。2019年8月26日,林某與用人單位簽訂《落戶協議書》,約定:乙方(林某,下同)因個人需要,委托甲方(用人單位,下同)通過人才引進方式為乙方申請及辦理落戶手續……一、甲方根據乙方需求,通過甲方單位系統賬戶提交落戶申請,并由甲方向相關部門提交落戶材料。二、乙方協助提供甲方辦理落戶手續相關材料,并確保提供的落戶材料真實可靠。三、乙方落戶申報成功的,自材料上報之日,即2019年7月22日起叁年內不主動與甲方解除勞動關系。四、甲方如不履行申請即辦理落戶手續義務或落戶審批未通過,乙方將不再履行本協議。乙方如違反本協議,需向甲方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為人民幣30000元……林某由于自身職業發展于2019年12月2日以書面方式在試用期內向用人單位申請辭職,并于2019年12月5日式離職。
2020年3月27日,用人單位向上海市浦東新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林某:1.支付違約金30000元;2.支付賠償金15000元。2020年5月11日,上海市浦東新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裁決:一、林某于裁決書生效之日起3日內支付用人單位違約金26274元;二、對用人單位的其他請求不予支持。林某、用人單位均不服該裁決,訴至法院。
上海市浦東新區法院結合上海戶籍的價值、勞動者違約行為給用人單位造成的損失等因素,酌定勞動者賠償用人單位經濟損失12000元。我們將法院的觀點摘要如下:
上海戶籍具有客觀的隱性價值,林某因用人單位為其辦理了落戶手續而獲益。眾所周知,依據現行的各項政策,在上海市轄區范圍內,員工是否具有本市的戶籍,在就學、就業、購房資格等諸多方面與非滬籍人員所享有的條件、待遇均有所不同,本市戶籍對于非滬籍應屆畢業生而言,其內含的隱性價值客觀存在,林某因用人單位為其申請上海戶籍而實際獲得了這些隱性的利益。
林某取得上海戶籍后,違反《落戶協議書》約定迅速離職的行為,為用人單位后續招聘和人事管理造成不利影響。對于應屆畢業生落戶而言,除了規定應屆畢業生可申請條件外,對于用人單位本身亦有不同于一般用人單位的更高要求。同時為了防止用人單位虛假申報,經有關部門認定存在虛假申報等情況的用人單位,當年提出的落戶申請無效。經核實,用人單位與上年度所錄用且已辦理直接落戶的非上海生源應屆畢業生全部未依法履行勞動(聘用)合同的,該單位當年提出的落戶申請無效。林某取得上海戶籍后,違反落戶協議迅速離職的行為,為用人單位后續招聘和人事管理造成不利影響。
至于林某主張《落戶協議書》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應認定為無效,缺乏相應的法律依據,本院不予采納。
如上所述,林某因用人單位為其辦理落戶手續成功取得滬籍而獲益,用人單位為林某辦理落戶手續額外支出了各項成本。同時,林某取得上海戶籍后,違反《落戶協議書》的約定迅速離職的行為,亦為用人單位后續招聘和人事管理造成不利影響,故林某理應賠償用人單位相應的損失。綜合本案在案證據和雙方當事人的陳述,再結合當事人的違約情節、損害后果等各種因素,本院酌定由林某賠償用人單位損失金額12000元。
至于林某是否應支付用人單位違約金,本院認為,林某、用人單位雙方系勞動合同關系。鑒于用人單位僅能以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和競業限制約定為由向勞動者主張違約金,故本案林某雖顯系違約,但不符合適用違約金的法定情形,故林某不應支付用人單位違約金。
相關法條
《勞動合同法》第90條
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北京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關于勞動爭議案件法律適用問題研討會會議紀要》第33條
用人單位為其招用的勞動者辦理了本市戶口,雙方據此約定了服務期和違約金,用人單位以雙方約定為依據要求勞動者支付違約金的,不應予以支持。確因勞動者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勞動者應當予以賠償。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勞動合同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7條
七、勞動者違反合同約定的期限解除合同,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返還特殊待遇的處理
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支付報酬,勞動者付出相應的勞動,是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基本合同義務。用人單位給予勞動者價值較高的財物,如汽車、房屋或住房補貼等特殊待遇的,屬于預付性質。勞動者未按照約定期限付出勞動的,屬于不完全履行合同。根據合同履行的對等原則,對勞動者未履行的部分,用人單位可以拒絕給付;已經給付的,也可以要求相應返還。因此,用人單位以勞動者未完全履行勞動合同為由,要求勞動者按照相應比例返還的,可以支持。
總結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22條、第23條和第25條的規定,除了培訓服務期和競業限制,用人單位不得與勞動者約定由勞動者承擔違約金。需要注意的是,《勞動合同法》第25條的本意在于限制用人單位在培訓服務期和競業限制之外再與勞動者約定其他種類的違約金,并未限制雙方達成其他內容的協議。如果用人單位以落戶為條件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及相應違約金的,其中的違約金條款因違反法律規定而無效,但是,協議中的其他條款仍然有效。因此,當勞動者違反其中的服務期限條款時,用人單位仍然可以向勞動者主張承擔違約的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