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的發生同時會影響的問題(收入的增加會導致利潤的增加)
——大衛·舒瓦茨,《大思想的神奇》
如果現在的你,有一份高收入工作,且有房有車,是不是就意味著擁有財富了呢?
兩天前,我跟一個老鐵約云下午茶,他給我了一個很棒的建議:寫100個富人故事,于是我在腦海里,開始搜索接觸過的百萬富翁的名字,還特別腦補,自己采訪他們的情景。
這本《財富自由》是美國托馬斯·斯坦利《鄰家的百萬富翁》的新作,是作者花了40年,研究100000名富豪發家致富的原則和方法。
書里提到,關于消費、預算、職業、投資和財富管理的決定和行為,影響著一個人的財富積累。并且,告訴人們,只要改變行為,也能獲得財富自由。。
看完前兩章,我想分享3個讀書心得:
一、大部分富人都很低調樸實,也不喜歡炫富
在大部分人眼里,富人都是開豪車,住豪宅。是的,確實有很多富人是這樣。
但是書里的一組數據是這樣的:七成富人非常清楚自己在衣食住行上的花銷,60%的人一致勤儉度日。超六成的人認為勤儉對成功的作用不可忽視。且大部分富人是通過白手起家,生活非常精打細算。
看到這里,我想起,曾經部門的一個姐姐,家里老公是做房地產生意的,是當地最早一批憑地產開發致富的,家里資產千萬體量。我記得,她曾回憶老公創業的故事:一家5口人擠在1房1廳的單位宿舍,生活了好幾年。即時身價千萬的富太太,她也和我們一樣,在淘寶買50-60元的披肩,一起幸福地吃5元的清湯粉。
除此之外,還有幾位,我曾接觸過的房產大佬,也很低調,聽他們聊起自己的創業故事,一路艱辛節省過來,節儉似乎已成習慣,特別真實。
相反,很多窮人倒反而喜歡“裝富”。用各種包包,皮帶,手機,手表,豪車來“裝富”。很多時候,我們所看不到的背后,是他們掙得工資不能支付房貸和車貸,也從未考慮過退休和孩子未來教育的花費在哪里。
二、衡量財富的標準,是“凈值”而不是“工作收入”
在哈維·艾克的《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里,也有這么一個致富檔案:有錢人專注于自己的凈值,窮人專注于自己的工作收入。
談到錢,我們很多人都會問“賺了多少錢”,“加薪了多少”,但在富人的言語里,他們互相問候的是“你的凈值是多少了”“股份收入是多少”。
凈值,就是,你持有現金,股票、證券、不動產等加起來,減掉負債,所剩的數字。在家庭資產負債表里,凈資產一欄就是“凈值”。
有關收入的說法。我現在還記得,09年參加工作那會,每月收入大概是2800元左右,住在單位宿舍,那時是在鄉鎮工作,15號發工資之后,會等到周末輪休時,才會進市里消費,各種買買買,包包、鞋子、衣服,娛樂呀等等,那時談不上“月光”,但也沒剩多少。
后來,隨著收入慢慢增加,發現開銷也大,什么電子產品了,手機、數碼相機,電腦等等都覺得是剛需,感覺掙得多,開銷也多。
直到看到“帕金森定律:支出永遠與收入成比”才突然明白,收入高,花費也會增加,而只憑收入,是永遠不能積累財富的。
三、將收入轉化為財富,是富人喜歡研究的課題
雖然,我們知道了“收入不等于凈值”,但是,收入,卻是凈值的重要決定因素:
凈值由收入、儲蓄、投資、自制力四個因素決定。
1.收入是財富漏斗
沒有收入,也就沒有后面的儲蓄、投資、凈值的事了。這里有工資收入和非工資收入之分。
對于非工作收入,比如房租、股權分紅等等。
2.儲蓄是財富種子
相信看過《富爸爸窮爸爸》的朋友,應該對財富公式不陌生,消費=收入-儲蓄。
也就是說,當我們有了收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先用來儲蓄,至少10%,哪怕1%你也得有,當然,如果你想讓財富積累快些,可以儲蓄到50%。
3.投資規劃
有了儲蓄之后,還需要有投資的能力,讓錢生錢,讓錢為自己工作。這需要借助專業人員的力量,做一些規劃。
4.自制力
在消費和預算的時候,我們需要克制一些欲望,借助預算計劃,來規劃自己。自制力很重要,決定了投資習慣和消費習慣等等。
5月份,我接過一個客戶案例,家庭的生息資產有400萬+,家庭夫妻雙方月收入10萬,但是朋友說經常花錢沒概念,也不知道錢花哪里了,感覺每個賬戶有些錢。
一方面花錢沒有概念,家庭也沒有做過記賬和預算。投資也是收益不穩定,
我給她一個家庭財務表,做梳理,凈值從資產負債表,一目了然。還督促每月進行預算,慢慢養成理性消費的習慣。投資規劃,按照配置框架來搭建,用她的話說,終于覺得”理財“的理的含義了,不好好理,真不知道自己家里有多少“貨”。
“注意力所在的地方,就會有能量流動,也就會出現結果。”
你的專注力在哪里,注意力在哪里,你的收獲就在哪里,在財富管理的道理上,希望我們每一個朋友都能把注意力,放在我們帶來財富的凈值上。
最后,祝你一生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