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繳金額 實繳金額(認繳金額和實繳金額怎么寫)
注冊資本
注冊資本是企業成立時向注冊機構承諾的成立本金,即企業準備拿出多少錢來成立一個公司。注冊金額最終反應到企業工商注冊登記的營業執照上。
認繳資本
企業的成立,有時可能不止一個創立者。如果是多個創業者共同成立公司,則需要商議彼此的出資金額,這個彼此協商出資額就稱為認繳資本。
認繳資本就是分攤注冊金額的過程。由于公司都實行法定資本制,即企業的注冊資本在成立時必須一次認購完畢。所以認繳資本一般都等于注冊資本。
實繳資本
實繳資本也叫實收資本,即企業成立時各出資人實際繳納的金額。我國法律規定:企業的實際出資額可以一次性繳納,也可以分次、于期限內繳納,所以實繳資本一般小于注冊資本。
相信大家通過上述的概念對注冊資本、認繳資本、實繳資本有了大致的了解,可能有的小伙伴會聽說過注冊資本可以隨便寫,而實繳資本也不一定等于注冊資本,是這樣的嗎?
下面我們來具體聊一聊這些問題
每個企業都有注冊資本,在舊公司法下公司注冊時必須按照注冊資本出資到位,還要進行驗資并提供驗資報告,這時財務報表上的實收資本就一定等于注冊資本。
但自2014年3月1日起,公司注冊資本實行認繳制。在注冊公司時,工商部門只需登記公司股東認繳的注冊資本總額,而不需要登記實收資本,也不需要提供驗資的證明文件。
實繳的注冊資本在公司注冊時甚至可以說是零,可能在很長時間內才能認繳到位。在這樣的制度之下,實收資本是實際認繳到位的資本,而不必等于注冊資本。
那這樣的話是不是注冊資本越低越好呢?
在有限責任公司中,注冊資本是一家企業對外承擔法律責任的上限。比如一家公司發生破產,它是以公司現有資產清算之后的價值來償還負債,不足以償還的那部分,不能要求公司股東用私有財產來為公司償債。
例如,如果股東的認繳資本是1000萬元,而只到位了500萬元,這時公司破產了,出現了800萬元的債務,而且公司資產清算之后只能償還其中的200萬元,還有600萬元償還不了,股東就需要將未認繳到位的500萬元注冊資本認繳到位,用于償還該負債。
從這個角度看,注冊資本越少,股東的法律責任也就越小。但注冊資本并不是越少越好,如果注冊資本太少,會讓客戶、供應商覺得公司實力不夠,這需要權衡考慮。
相信小伙伴現在通過對注冊資本、認繳資本、實繳資本有了大致的了解,這也是一些需要開公司的小伙伴需要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