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的直接標價法名詞解釋(直接標價法名詞解釋)
非銀行金融機構:指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成立,在中人民共和國境內注冊的中資信托投資公司、融資租賃公司、財務公司、、保險公司和其他金融公司。
匯率:是各國貨幣之間相互交換時換算的比率,即一國貨幣單位用另一國貨幣單位所表示的價格。
基準匯價:中國人民銀行每日公布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日元、港幣的市場交易中間價,該中間價是各外匯指定銀行之間以及外匯指定銀行與客戶之間人民幣對美元、日元、港幣買賣的交易基準匯價。
銀行外匯牌價:各外匯指定銀行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人民幣對美元交易基準匯價為依據,根據國際外匯市場行情,自行套算出當日人民幣對美元、日元、港幣以外各種可自由兌換貨幣的中間價。外匯指定銀行可在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匯價浮動幅度內,自行制定各掛牌貨幣的外匯買入價、外匯賣出價以及現鈔買入 價和現鈔賣出價。這些掛牌價即為銀行外匯牌價。
匯率制度:指一國貨幣當局對本國匯率變動的基本方式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規定。如規定本國貨幣對外價值、規定匯率的波動幅度、規定本國貨幣與其他貨幣的匯率關系、規定影響和干預匯率變動的方式等。
傳統上,匯率制度分為固定匯率制和浮動匯率制兩類;1973年以后,匯率制度日益多樣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重新將匯率制度分為釘住匯率制和彈性匯率制兩種,后者包括浮動匯率制。
直接標價法:以一定單位的外國貨幣為基準來計算應付多少本國貨幣。
間接標價法:用一定單位的本幣為基準來計算應收多少外幣。
外匯市場:進行貨幣買賣、兌換的市場,是由外匯需求者、外匯供給者、買賣中介機構構成的外匯買賣活動場所。
銀行間外匯市場:指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可以經營外匯業務的境內金融機構(包括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和外資金融機構)之間通過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進行人民幣與外幣之間的交易市場。
遠期結售匯業務:指外匯指定銀行與境內機構協商簽訂遠期結售匯合同,約定將來辦理結匯或售匯的外匯幣種、金額、匯率和期限;到期外匯收入或支出發生時,即按照該遠期結售匯合同訂明的幣種、金額、匯率辦理結匯或售匯。
外匯交易(forex):是單詞 foreign exchange 的縮寫,也可以寫作 fx 。指進行貨幣交易的市場,這包括國際上的所有貨幣。
絕對匯率(absolute rate):利率掉期的固定比例,經常被表示為一種百分比,而不是某一匯率的升水或折扣。
累積 (accrual) :在每一次交易期間內,遠期外匯交易所分配的升水或折扣直接關系至利益套匯交易。
api 交易(api trading):指通過計算機應用程序接口(api )進行的交易。有名的 api 軟件有 fxtrade 交易系統,該軟件能使用戶將自己的個性化的交易功能構建到他們自己的軟件系統中去。
國際結算銀行(bank for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bis):一個致力于促進各國中央銀行及國際貨幣政策決策者之間的合作的國際組織。
該組織創立于 1930 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國際金融組織,是在《凡爾賽條約》的框架下,管理貨幣交易的組織。除此以外,該組織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信息共享,并成為信息研究的重要中心。
基準貨幣(base currency):在外匯交易過程中,貨幣均比照貨幣對(currencypair)進行報價。在貨幣對中,第一種貨幣即是基準貨幣。
例,在貨幣對 eur/usd 中,歐元即是基準貨幣。基準貨幣也可以指在投資者/交易者賬本中標注盈利或虧損時所使用的貨幣。也被稱為“基本貨幣 ” 。
基本點(basis point):按市場慣例,外匯匯率的標價通常由五位有效數字組成,從右邊向左邊數過去,第一位稱為“x個點”它是構成匯率變動的最小單位;第二位稱為“x十個點”,如此類推。
大數(big figure):指外匯交易市場上,匯率的頭幾位數字,或是匯率的整數部分。
比如:美元/日元匯率是115.27/32,大數就是115;歐元/美元的匯率是1.2855/58,大數就是1.28。
大數通常在交易員的報價中被省略,比如,歐元/美元的匯率是1.2855/58,交易員口頭上就會讀作“55/58” 。
經紀人(broker):充當中介的個人或者公司,出于收取手續費或傭金的目的,為買方和賣方牽線搭橋。
與此相比,“交易員”經營資本并購入頭寸,希望在接下來的交易中通過向另一方拋售頭寸賺取差價(利潤)。
經紀公司(brokerage):向公眾提供交易服務的公司。
套利交易(carry trade):買入高息貨幣而同時賣出低息貨幣,例如在交易貨幣對gbp/jpy和nzd/jpy時,我們就可以利用它們的利息差得以獲利。
固定匯率貨幣,固定貨幣(constant currencies):一種剔除了匯率波動的影響后,具有穩定匯率的貨幣,常在計算財務狀況時被用到。
擁有大量對外業務的公司在計算其年度業績指標時常會用固定匯率貨幣來表示。
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是評估物價變動的指標,即評估我們每月的飲食、服裝、交通及娛樂等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消費品及服務價格參考指標。
可兌換貨幣(convertible currency):可兌換貨幣是指無需特別許可即可與外匯自由兌換的貨幣。
大多數以前不能自由兌換的貨幣如今都成為可自由兌換的貨幣,比如波蘭貨幣茲羅提 ( polish zloty )
核心通貨膨脹(core inflation):是指剔除一些價格變動巨大的商品或服務后的通貨膨脹,以核心cpi來表示。
核心通貨膨脹消除了暫時物價波動大的商品因為這些較大的價格波動偏離了通貨膨脹的總趨勢。核心通貨膨脹是預測未來潛在的通貨膨脹的晴雨表。
爬行釘住匯率(制)(crawling peg):一種匯率調整制度,也被稱為“小幅調整的匯率釘住法”,指一國貨幣的固定匯率可以以一定幅度的比率上下浮動。
由于一些市場因素的影響,比如由于通貨膨脹的影響,某一貨幣的面值也常會被調整。逐步對貨幣的票面額進行調整被認為是應對貨幣突然嚴重貶值的一個備用手段。
貨幣期權(currency option):指合約購買方所獲得的在未來約定日期或一定時間內,按照規定匯率買進或者賣出一定數量外匯資產的選擇權。
購買方需要向經紀人支付一定費用,該費用由所購買的合約的數量決定。貨幣期權有助于公司或個人進行套期保值,從而避免今后匯率波動可能帶來的風險。
貨幣管理外包(currency overlay):將貨幣風險管理工作外包給專業機構 (被稱為“外包管理者”) 。國際投資組合以此分割投資經理的做出資產分配及證券決策的風險與貨幣風險。
貨幣對,貨幣配對(currency pair):一種結構或表達,指外匯交易市場上對所交易的貨幣進行的報價和定價結構。一種貨幣的價格是通過其與另一種貨幣的對比得出的。
貨幣對中的第一種貨幣是 “ 基準貨幣 ” ,第二種貨幣被稱為是“ 計價貨幣 ” 。貨幣對表示購買一個單位的基準貨幣所需要的計價貨幣的量。例如:歐元 / 美元貨幣對或美元 / 日元貨幣對。
外匯交易平臺(currency trading platform):能夠幫助外匯交易者進行外匯交易分析并幫助交易者執行交易的一種交易軟件。
該平臺能夠提供圖表和提供發布指令的一些方法。另外還有其他的比如用于交易股票或期貨的交易平臺,不同平臺之間差別很大,而且售價也相差很大。
外匯交易軟件(currency trading software):用于幫助外匯交易者進行外匯交易分析并幫助交易者執行交易操作的一種交易軟件。
該平臺能夠提供圖表和提供發布指令的一些方法。當在外匯經紀商那里開設賬戶之后,用戶即可免費使用該交易軟件。對于其他的交易平臺,比如用于交易股票或期貨的交易平臺,它們在功能上存在很大差異。
經常賬戶(current account):一個國家的全部商品、勞務及單方面轉移出口總額和以上項目的進口總額的差額。經常賬戶平衡的計算不包含金融資產和負債方面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