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稅降費助力經濟發展(減稅降費助力中國經濟破浪遠行)
◇以最快速度、最大力度、最優效率確保減稅降費的“真金白銀”精準直達市場主體、直接惠企利民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2020年一次調查結果顯示:在各項抗疫情促發展的政策中,成效最大、反響最好、落實最到位的是減稅降費
2020年我國gdp突破100萬億元大關。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加劇蔓延和經濟陷入二戰以來最嚴重衰退的背景下,中國經濟迅速復蘇并實現強勁增長,成為2020年全球唯一實現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2020年,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國稅務系統全面落實國家稅務總局黨委提出的“優惠政策落實要給力、非接觸式辦稅要添力、數據服務大局要加力、疫情防控工作要盡力”的“四力”要求,聚焦“優惠政策落實要給力”,在鞏固好2019年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成果基礎上,進一步落實落細稅費優惠政策,積極參與7批28項減稅降費政策研究,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確保政策紅利直達市場主體。
“我們深知,企業在疫情過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稅費優惠政策的支持。”國家稅務總局黨委書記、局長王軍表示,稅務部門把及時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減稅降費的決策部署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層層壓實責任,設法克服困難,確保直接惠及市場主體。
“去年新增減稅降費預計超過2.5萬億元,圓滿完成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全年減負目標,也超過2019年更大規模減稅降費規模,在抗疫情促發展的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更好服務了中國經濟行穩致遠。”國家稅務總局收入規劃核算司司長蔡自力說。
稅費政策與復工復產同頻共振
2020年初,疫情突至。中央統籌全局、沉著應對,果斷采取一系列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舉措。一攬子行之有效的稅費政策組合拳連續推出,時間快、效率高、針對性強,成為抗疫情促發展合力中的重要力量,為促進“六穩”“六保”提供可靠支撐,有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將這一系列稅費優惠政策稍加梳理,就能發現政策發布的節奏,與疫情防控及復工復產進度同頻共振。
第一批政策重點聚焦疫情防控工作;第二批聚焦減輕企業社保費負擔;第三批聚焦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增強其抗風險能力,助其渡過難關;第四批聚焦穩外貿穩外資,降低疫情對外貿外資的負面影響……
在時間上,這些政策區分疫情發生初期與復工復產時期等不同階段,在初期側重疫情防控,在后期注重為企業紓困。
在內容上,這些政策區分減稅政策與降費措施等不同手段。
在措施上,這些政策區分減免緩退抵等不同方法,優惠方式多樣,確保運用不同方式讓市場主體受益。
在地域上,區分湖北與其他地區。
在對象上,區分中小微企業與大型企業等不同主體。
出臺速度快、涉及稅費多、減免方式活、針對性強、受益群體廣。這些政策及時精準,有力有效,為幫助企業紓困解難、穩定經濟基本盤、保障民生就業提供了有力支撐。
稅務部門多措并舉推進各項稅費優惠政策直達快享。稅務總局2020年2月兩次延長申報期后,3~5月均延長申報期。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出臺的支持企業抗疫情渡難關措施中,減輕企業地方稅費負擔均為一項重要內容。
減稅降費,在新舊政策同步中及時落地。2020年的減稅降費政策,涉及稅種多、政策廣,并與鞏固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成果同步進行、相互促進。
減稅降費,在普遍受益中突出重點。疫情之下,小微企業受沖擊更大。稅務部門在落實落細減免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將階段性免征社保費政策延長至年底等舉措的同時,加大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餐飲住宿、旅游娛樂、文化體育等困難行業和企業的扶持力度,繼續實施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創業就業的稅費優惠政策。
政策精準快達與企業同歷風雨
留得青山,贏得未來。
“在疫情極端條件下,最重要的事情是保證企業活下來。”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表示。
為了讓企業活下來,包括稅費政策在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精準發力、持續用力、深處著力。
時針撥回至2020年2月疫情防控最關鍵時刻。2020年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下降1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下降20.5%,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24.5%。
“那段時間,真的很難。”溫州嘉田服輔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孫克義回憶。
在微觀層面,企業要維持基本運轉,員工要工資、開工要花銷,要保障材料買得到、產品賣得出,保持鏈條通暢。
在宏觀層面,要抗擊疫情,要確保“十三五”順利收官,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政策雪中送炭。包括減稅降費政策在內的一攬子政策出臺以后,讓包括孫克義在內的企業主看到了希望。
如何保證政策精準直達企業?
答案是落實快,落實準,落實細。
疫情初期,國家稅務總局黨委即提出“四力”要求——將優惠政策落實排在首位。
以非常之舉應對非常之事。一支經過營改增試點、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與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歷練的鐵軍,在2020這個特殊年度,再次用行動踐行了稅務精神。
不難發現,2020年新發布的減稅降費政策,涉及稅費多、優惠力度大、受益主體廣、落實時間緊,很多新政策要追溯至2020年1月執行,并且很快要申報享受,這對稅務部門的執行速度與效率提出了新的挑戰。
在鞏固和拓展2019年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中形成的“短平快優九個一”工作法等經驗做法的基礎上,稅務部門進一步建立健全“政策制定—系統調整—宣傳輔導—優化服務—效應分析—督促整改”的全流程跟蹤落實機制,以最快速度、最大力度、最優效率確保減稅降費的“真金白銀”精準直達市場主體、直接惠企利民。
迅捷快享。黨中央、國務院發布減稅降費政策后,稅務部門第一時間制發政策操作文件和征管配套辦法,第一時間調整征管信息系統,升級電子稅務局、手機app等功能,第一時間集中調配人員加班加點調整信息系統、升級開票軟件。
宣傳精細。稅務部門先后4次發布和更新《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稅費優惠政策指引》,分14批發布308個政策問答口徑,舉辦19期視頻“稅務云課堂”,多渠道、廣覆蓋開展稅費優惠政策宣傳輔導。
精準落地。“稅務部門比我自己更了解企業。”四川儀隴縣建興紡織品有限公司負責人胡建感慨。為確保企業應知盡知、應享盡享,稅收大數據成為各地稅務部門準確“找”到應享未享企業的重要工具。疫情期間,多地稅務部門聯合有關部門開展企業畫像,查找潛在扶持對象,第一時間將政策告知企業。
服務優化。分3批出臺54項便利納稅人繳費人的具體措施,啟動第7年“便民辦稅春風行動”,開展為期50天的“加長版”第29個全國稅收宣傳月,2020年2~5月先后5次延長納稅申報期限,部分省市試點稅種綜合申報。
在義烏,陳柏順經營了5個攤位,主營禮品織帶,按照2020年最新政策,他有4個攤位可以享受增值稅優惠,3個月下來就能享受稅費減免近5萬元,“那段時間生意少,但員工工資得照常支付,省下來的錢真是幫了我大忙。”
在廣州,受疫情影響,交通運輸企業營收明顯下降。當企業苦惱之時,一項針對公共交通運輸服務的免征增值稅政策出臺。“公司每月能減免約150萬元增值稅。”廣州公交集團電車有限公司財務總監謝思慧說。
在四川,天味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唐鳴一度發愁:與企業合作的十多家運輸企業由于未能準期復工,貨品運輸遇阻。對此,當地稅務部門第一時間建立“助天味復工協調組”,對轄區內大宗物資貨運企業進行梳理,一天內為該公司推送了3家已初步復工且具有相應運輸能力和規模的物流企業。
這樣的故事在全國各地接續上演。
冬去春來,山河無恙。
減稅降費為經濟發展積蓄動能
“給世界經濟的一份禮物!”
2020年12月15日,德國財經網報道稱,當歐美國家處于第二波疫情之中,經濟因封鎖或半封鎖受到影響之時,中國的經濟增長仍在繼續。
從一季度各項經濟指標大幅下跌,到二季度開始逐季回暖,到我國成為疫情發生以來唯一一個全年實現經濟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來源于極具包容性的中國經濟本身,也來源于黨中央、國務院采取的一系列及時有效的政策工具。
稅收便是其中之一。
一方面減輕負擔,直接惠企,使市場主體從疫情影響中盡快恢復;一方面鼓勵企業加大創新力度,推動中國經濟大船繼續破浪航行。
減負擔。全年超過2.5萬億元的減稅降費規模,再次刷新了年度減稅降費紀錄。2020年,稅務部門為399萬戶納稅人辦理延期繳納稅款292億元,重點稅源制造業和民營企業2020年銷售收入稅費負擔率分別同比下降8.8%和9.5%。
增活力。2020年,全國新辦涉稅市場主體達到1144萬戶,比2019年增長10.1%。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企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6%。31個省份中29個銷售收入實現增長,企業生產經營穩定向好。
強后勁。各項減免政策的落地落細,使企業有更多資金投入到研發和技術改進。2020年,全國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33萬戶企業,購進高技術設備和高技術服務金額同比增長15.8%,全國重點稅源企業研發支出同比增長13.1%。
添信心。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在2020年的一次調查結果顯示:在各項抗疫情促發展的政策中,成效最大、反響最好、落實最到位的是減稅降費。與此同時,在中國政府網開展的一項“穩外資”調研征集活動中,3130家外商投資企業對中國政府出臺的各項“穩外資”政策總體持積極評價,90.5%的企業反饋,他們和內資企業一樣享受了疫情以來的減稅降費、減租降息等政策紅利。
除了企業,及時有效的稅費優惠政策還獲得了多方贊許——
多地黨政領導多次作出批示,肯定稅務部門在大考面前,定急策、出實招,及時落實落細政策,為特殊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貢獻了稅務力量。
上一篇:稅收大數據印證中國經濟活力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