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稅降費再加碼(減稅降費政策還應加碼)
張德勇認為,一季度經濟增速超預期,財政政策發力穩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二季度基建投資會繼續發力,目前推出特別國債的可能性在逐步加大,當前可以謀劃推出特別國債的預案,作為財政政策穩增長的備選方案。需要指出的是,從中央與地方收支格局看,地方財力相對薄弱,回旋余地小,支出壓力大,尤其是在新的經濟下行壓力下,地方財政的可持續性值得關注。
投資成為保持經濟運行的穩定器
記者:您如何評價財政政策發力穩增長的效果?
張德勇: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從擴大支出規模、優化支出結構、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等方面部署了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具體內容。財政政策發力穩增長,政策效果在顯現。
今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8%,比2021年四季度環比增長1.3%。在國際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國內疫情頻發帶來的多重考驗下,一季度經濟增速超預期,經濟延續恢復發展態勢,經濟運行總體平穩,財政政策發力穩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
當然,若動態評價財政政策穩增長效果,還需進一步觀察,近期可看二季度經濟運行狀況,而有效的疫情防控是重要變量。
記者:您認為一季度經濟增速超預期,是基于哪些因素作出這個判斷?
張德勇:主要是基于國內外形勢的判斷。從國內看,這一輪疫情點多面廣,傳染力強,不少地區經濟活動被迫按下“暫停鍵”;從國外看,俄烏地緣政治沖突,造成國際政經局勢動蕩。國內外形勢變化中的有些突發因素超出預期,勢必沖擊我國經濟運行,部分主要指標增速放緩,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在此情形下,一季度經濟增速達4.8%,可以認為是超預期了。
記者:評價財政政策穩增長效果近期可看二季度經濟運行狀況,這是否意味著基建投資的帶動作用會在二季度繼續發力?
張德勇:在消費因疫情而持續疲軟的情形下,投資成為穩增長重要支撐?;ㄍ顿Y會繼續發力,比如對交通、水利、能源、高新技術等領域的投資以及對社會民生短板領域的投資,在穩增長的同時,也會起到優化供給結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積極作用,把擴內需與調結構有機結合起來。投資成為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穩定器。
減稅降費政策還可以加碼
記者: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財政政策還有哪些工具和空間?
張德勇: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目前看,以俄烏地緣政治沖突為表征的國際環境復雜嚴峻多變和國內疫情點多、面廣、頻發這兩大因素影響較大。財政政策包括了收入政策和支出政策兩大類,加大財政政策穩增長力度,基本上是在收入和支出兩大工具上做文章。從支出上看,今年赤字率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調,應該說還有擴大空間的余地。在擴大支出規模的同時,還應該進一步優化支出結構,保障重點支出,嚴控一般性支出,把財政資金用到刀刃上。
從收入上看,可以考慮擴大減稅降費規模,特別是擴大對制造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減稅降費政策,助力市場主體渡過難關。需要指出的是,加大財政政策穩增長力度,需要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觀調控有機結合,視國際形勢演變和國內疫情發展而定,避免用力過度,防止過于強刺激而出現“大水漫灌”現象。
記者:您認為赤字率還有擴大空間?
張德勇:目前看感覺可能性不大。除非經濟下行壓力繼續加大,經濟增速持續下滑,若是如此,財政政策需要進一步加大力度穩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