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公司的投資收益與子公司的利潤分配抵消(原理推導:母公司投資收益與子公司利潤分配抵消)
母公司權益投資抵消涉及兩筆分錄,第一筆是母公司長期股權投資和子公司所有者權益抵消,第二筆是母公司投資收益和子公司利潤分配抵消。
主要問題有:
①大家貌似理解第一筆分錄,可能沒有真理解,合并報表連續編報下,前期抵消分錄要重新編寫,為什么母公司長期股權投資和子公司所有者權益抵消,直接按照年末數來抵消,以前年度抵消分錄不重新編寫?
②母公司投資收益和子公司利潤分配抵消:
借:投資收益
少數股東損益
年初未分
貸:提取盈余公積
向股東分配利潤
年末未分
這筆分錄到底是啥意思,號稱會計領域最神奇的存在。
知識鋪墊
為讀懂本文,徹底解決問題,我先鋪墊幾點“觀念”性問題。
1、在合并抵消和調整分錄中,看見損益類科目也就如同看見“未分配利潤”,因為底稿涉及的損益類科目省去了結轉損益這個環節。因此,合并底稿的損益類科目有兩個作用,一是影響合并利潤表,二是影響合并資產負債表未分配利潤。
2、合并報表,主要是母公司給母公司股東的“匯報”,因此,子公司層面的計提盈余公積,利潤分配,在合并層面都不算分配,因為這不是向母公司股東層面的分配。
3、合并報表層面認可的盈余公積,實際上就是母公司個別報表的盈余公積,大家千萬不要認為合并報表層面要按照合并層面利潤提10%盈余公積,沒有這回事。
4、關于“少數股東權益”這個概念,指的是子公司非控股股東在子公司享有利益要求權,切不可誤解為母公司的少數股東享有的“權益”,母公司股東不分大股東小股東。
在會計準則中,少數股東權益屬于所有者權益,為了學習方便,本文暫且理解為集團的“特殊負債”,屬于集團欠少數股東的錢。
少數股東損益在會計準則屬于集團利潤歸少數股東的部分,本文為了理解直觀,暫且理解為集團“特殊形式融資費用”。
案例
2019年12月,投資者投資2000萬元成立a公司(下文母公司),2019年12月15日,a公司和非關聯方分別投資800萬元及200萬元成立b公司。b公司成立后,a公司能對b公司實施控制。
截止2019年年底,a、b公司處理上述業務外,尚未發生其他業務。
2019年,a公司資產負債表如下:
2019年,b公司資產負債表如下:
當年合并抵消分錄:
借:實收資本 1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 800
少數股東權益 200
2019年合并資產負債表:
2020年業務:
2020年,b公司實現現金收入200萬元,發生現金成本支出100萬元。b公司提取盈余公積10萬元,向股東分配利潤50萬元。
a公司賬面按照成本法核算取得b公司分紅40萬元(50×80%)作為投資收益,a公司沒有其他業務,賬面凈利潤40萬元,提取盈余公積4萬元。
2020年,a公司資產負債表如下:
2020年,a公司利潤表如下:
2020年,b公司資產負債表如下:
2020年,b公司利潤表如下:
上述業務在個別報表層面非常簡單,問題是在合并報表層面如何看待?
1、子公司收入200萬元,成本100萬元,這也屬于集團層面的收入和成本。但是,子公司利潤100,歸少數股東享有的20%,即20萬元要確認少數股東損益。
少數股東損益增加相當于計提利息,同時會增加負債金額(少數股東權益金額)。
2、子公司計提盈余公積,不屬于與母公司與母公司股東對話層面的計提,合并報表不予認可。
3、母公司計提盈余公積,這屬于母公司與母公司股東對話層面的計提,合并報表給予認可。
4、子公司分紅,不屬于母公司與母公司股東對話層面的分配,集團不予以認可,分給母公司屬于內部資金流動,分給少數股東屬于特殊負債的償還,減少少數股東權益。
5、合并層面,認為母公司個別報表對長投按照成本法核算是不科學的,應該按照權益法核算。詭詐的是,按照權益法核算后,合并報表層面認為權益法核算的長投也要抵消掉。(所以實務中存在直接在母公司長投成本法核算基礎上做合并抵消,權益法調整后再抵消有些兜圈子)
2020年合并調整(抵消)分錄如下:
1、將長投成本法調整為權益法
①子公司實現利潤追調
借:長期股權投資 80
貸:投資收益 80
②子公司向母公司分配利潤調整
借:投資收益 40
貸:長期股權投資 40
經過追溯調整后,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為800+80-40=840
說明:特別提示讀者注意,既然已經追調為權益法,后續在思維上直接理解為母公司按照權益法對長投進行核算。
其他抵消分錄:
a、確認子公司少數股東應分享的收益
借:少數股東損益 20
貸:少數股東權益 20
b、子公司計提盈余公積的沖回
借:盈余公積 10
貸:未分配利潤—計提盈余公積 10
c、向母公司分配40萬元的調整
借:長期股權投資 40
貸:未分配利潤—向股東分配利潤 40
本調整分錄推導思路:
d、子公司向少數股東分配利潤處理
借:少數股東權益 10
貸:未分配利潤-向股東分配利潤 10
本調整分錄推導思路:
e、將權益法母公司確認投資收益抵消
借:投資收益 80
貸:長期股權投資 80
注:成本法已經追調權益法,而為何現在又要將追調分錄抵消呢,原因就是合并報表根本不認可內部叫投資,所以連權益法也要抵消掉。
f、上年抵消分錄,本年要重新編制
借:實收資本 1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 800
少數股東權益200
按照合并報表抵消思路,本年合并抵消分錄已經完畢,本文先按照當年發生業務進行調整抵消,同時將上年抵消分錄重新編制的思路來進行,這屬于合并報表編制的分期法技術思路。
但是,教材用的是分段法思路,一筆分錄主要是抵消合并資產負債表,一筆抵消合并利潤表與合并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g、分期法和分段法調整思路最終結果完全相同,為了讓大家理解教材分錄的來源,虛設一筆借貸方科目與金額都相同的分錄,金額是子公司個別報表年末未分配利潤:
借:未分配利潤-年末 40*
貸:未分配利潤-年末 40*
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大家將上面的a—g分錄進行合并,匯總,就能得到下面兩筆抵消分錄:
①
借:實收資本 1000
盈余公積 10
未分配利潤 40*
貸:長期股權投資 840
少數股東權益 210
②
借:投資收益 80
少數股東損益 20
貸:未分配利潤-向股東分配利潤 50
未分配利潤-提取盈余公積 10
上一篇:稅收爭議的前置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