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多重挑戰,城市燃氣企業如何轉型(劃城而治)
城市燃氣企業面臨的挑戰
隨著天然氣體制改革的持續推進,我國天然氣產業鏈加速重構,處于產業鏈下游的城市燃氣企業受到巨大沖擊,加之疫情也對全球天然氣市場造成了較大影響,城市燃氣企業面臨著多重因素急劇變化的外部環境。城市燃氣企業目前主要面臨以下幾個方面的挑戰。
挑戰一
雖然國家鼓勵上游氣源供應多樣化,但仍存在壟斷性和不確定性,城市燃氣企業持續面臨氣源供應不穩定壓力。
上下游市場地位懸殊,氣源端量、價無法保障。現階段我國上游氣源仍然由“三桶油”壟斷,手握資源的上游供氣企業擁有絕對話語權,下游各自為營、競爭激烈的城市燃氣企業長期處于弱勢地位,上下游企業的市場地位存在較大差距,氣源供應存在不確定性,量和價兩方面均無法得到保障,城市燃氣企業未來短期內仍將持續面臨旺季的氣源不穩定壓力。
為保障氣源供應,有效規避依賴單一氣源可能帶來的風險,豐富供氣來源、優化氣源結構成為城市燃氣企業的迫切需求。目前,城市燃氣企業已經采取了一些舉措,例如向海外尋求低價氣源,進口lng作為城市燃氣調峰與應急儲備的補充氣源。
隨著上游環節放開和國家管網公司的成立,未來氣源供應模式將發生改變,對城市燃氣企業的運營機制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挑戰二
城市燃氣企業自身區域市場增長面臨“天花板”,而其它優質市場已經被占有,拓展難度大。
從城市燃氣企業區域覆蓋情況來看,截至2019年底,在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中,被四家以上全國性城市燃氣企業覆蓋的省/直轄市/自治區已達到24個1。
在全國數千家城市燃氣企業對終端市場的“爭奪戰”不斷升級的局面下,對地方性城市燃氣企業而言,其自身市場增長面臨“天花板”,如要向其他區域擴展,則面臨優質市場已經被全國性燃氣公司占有、瓜分的局面。以北京和上海為例,北京燃氣天然氣供應量占北京市場份額的95%左右2,上海燃氣天然氣供應量占上海市場份額的90%以上3,經營區域內的市場增長潛力已經無法再有很大增長。從用氣量和氣化率來看,從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重點地級市、縣城到大工業園區,基本已被各大城市燃氣企業瓜分完畢,只剩下鄉鎮等少量空白市場。全國性城市燃氣企業在加快區域市場拓展的步伐,但也面臨優質市場幾近飽和的問題。
隨著2017年“煤改氣”加速,全國性龍頭城市燃氣企業不斷搶占經營區內空白市場,逐步向三四線城市拓展,燃氣行業“跑馬圈地”的時代可以說已經宣告結束,城燃龍頭進一步拓展區域市場的難度較大。同時,上游供氣企業也開始憑借資源優勢加速布局下游業務,城燃行業競爭日趨激烈。
挑戰三
國家出臺政策下調接駁費,城市燃氣企業收入和毛利均受到擠壓,亟需進行業務結構調整。
長期以來,燃氣接駁費/工程安裝費是城市燃氣企業除燃氣銷售收入以外的第二大收入來源,接駁業務毛利率一般高于燃氣銷售,是城市燃氣企業重要的利潤組成部分。國家發改委于2019年6月發布《關于規范城鎮燃氣工程安裝收費的指導意見》,原則上將成本利潤率控制在10%以內,取消城鎮燃氣工程安裝不合理收費。
從城燃龍頭企業接駁業務變化來看,中國燃氣的居民戶均接駁費用在行業中一直處于偏低水平,因此下調幅度較小,并且由于近年來大力擴張接駁類業務尤其是鄉鎮煤改氣業務,接駁業務收入及利潤占比逆勢上行。
除中國燃氣以外,其他城燃龍頭企業的居民戶均接駁費用均有所下調,其接駁業務收入占比和利潤占比均呈下降趨勢,企業盈利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這意味著城市燃氣企業開始進入業務結構優化調整階段。在傳統售氣和接駁業務之外,城市燃氣企業需要拓展能夠支撐整體毛利率的其他業務,平滑接駁費下調帶來的盈利波動。
挑戰四
天然氣大用戶直供放開,上游企業為工業客戶提供直供服務,城市燃氣企業的業務將受到巨大沖擊,同時也對其供氣穩定性帶來影響。
2017年《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再次強調“用戶可自主選擇資源方和供氣路徑,減少供氣層級,降低用氣成本”,成為大用戶直供的標志性政策。
雖然存在直供政策與城市燃氣企業特許經營權相沖突等爭議,但在天然氣市場化改革大環境下,降低天然氣產業鏈各環節的供氣成本是擴大天然氣利用的途徑之一,而大用戶直供則成為推進天然氣價格市場化的新動力。隨著各地相關實施辦法的落地,預計未來大用戶直供規模將逐步擴大,城市燃氣企業不得不面對與上游供氣企業的直接競爭。城市燃氣企業工業售氣量占比普遍超過50%,上游大用戶直供將對其運營造成沖擊。
挑戰五
產業鏈利益分配機制不順,疊加消費需求放緩,為城市燃氣企業帶來雙重壓力。
我國天然氣產業鏈中存在上下游之間的利益分配矛盾:上游供氣企業投資規模和經營風險最大,但獲得的投資回報率偏低,長期面臨虧損;而下游城市燃氣企業多為上市公司,收入與利潤逐年增長,被指享受超額利潤。矛盾背后的原因在于尚未形成合理完善的價格機制,“計劃”與“市場”交織,造成上下游的價格傳導極不順暢。
與此同時,新冠疫情對我國經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沖擊,為應對疫情,各地政府相繼推出扶持政策以減輕企業用氣負擔,支持中小企業健康發展,要求城市燃氣企業有針對性地實施降低氣價、延后繳費等優惠政策,對城市燃氣企業的生產經營帶來實質性的影響。
城市燃氣企業未來前景
面對不斷變化的新形勢,城市燃氣企業需要以“識危見機”的思維應對新挑戰,一些城市燃氣企業已經開始乘勢而為,謀求轉型發展。未來城市燃氣企業的發展方向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全球天然氣價格持續走低的環境下,有條件的城市燃氣企業已經通過進口lng保障氣源供應,降低氣源成本,但在采購進口lng的同時需要考慮外輸管線問題,并注意規避采購風險。
受新冠疫情和全球經濟低迷的影響,全球能源需求顯著下降,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跌,帶動lng現貨價格持續下探,進口lng的經濟性優勢凸顯,低價紅利之下,近期市場對lng的需求驟增。lng現貨價格的持續走低為城市燃氣企業提高lng進口量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城市燃氣企業如果能夠優化組合接收站與氣源資源,則能在提升氣源供應能力的同時降低氣源成本,天然氣消費量下降和政府要求降低氣價等因素帶來的盈利壓力將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緩解。
但另一方面,需要注意操作層面的兩個問題:一是城市燃氣企業需要提前考慮外輸管線問題,如果lng的通道無法打通,即使掌握低價氣源,也難以充分發揮接收站的理想作用。二是由于lng市場價格波動性較大,國際市場上低價氣源越來越多,城市燃氣企業面臨的風險也在增加,如何選擇最合適的氣源也成為一個問題,需要提升自身在貨源、價格、匯率等多方面的風險承受能力。
2、面對上游大用戶直供帶來的壓力,城市燃氣企業應在政策層面發力,并在服務與價格方面形成競爭優勢,同時強調對管網運行的安全責任,建立市場壁壘。
靈活運用政策
雖然《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明確倡導工業大用戶自主選擇氣源和供氣路徑,對特許經營權制度形成沖擊,但管道燃氣特許經營的壟斷權利仍然受到《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權管理辦法》以及眾多省份燃氣管理條例或辦法的保護。城市燃氣企業應在政策層面發力,打好“特許經營權”這張牌,充分發揮壟斷優勢。
適當降低終端價格
上游供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掌握低價氣源,大工業用戶之所以會選擇上游直供,主要是由于價格因素,尤其是存量用戶,對價格更有比較,比增量用戶對價格的高低變化更加敏感,因此,城市燃氣企業可以考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終端銷售價格。城市燃氣企業通過進口lng降低氣源采購成本,在某種程度上在價格方面可以與上游供氣企業展開競爭,實現“以價換量”。
提升服務質量
長久以來,城市燃氣企業處于特許經營權的保護之下,在經營區域內缺乏競爭對手,在客戶服務方面可能并未產生足夠的危機感與競爭意識。從長遠發展來看,高質量的服務將是城市燃氣企業形成競爭壁壘的舉措之一。面對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城市燃氣企業需要打破壟斷思維,以滿足客戶需求為導向,探索新的服務模式,不斷提升自身的服務質量與服務效率,贏得大客戶信任,建立起自己的競爭優勢,阻擊上游大客戶直供帶來的競爭。
強調安全責任
目前天然氣大用戶直供主要有“直供+代輸”和“直供+自建”模式,后者由供氣方或用氣方自建管道,于大用戶而言,新建的管道可能存在安全隱患問題;于城市燃氣企業而言,如果把工業大用戶從城市管網中剝離出去,管網的平衡可能會被打破,城市燃氣企業其他用戶的用氣峰谷差將進一步擴大。對于大用戶或城市燃氣企業而言,都不是好的選擇,而城市燃氣企業更應將此作為上游直供大用戶的市場壁壘。
3、城市燃氣企業可以發揮自身優勢,考慮向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形成與燃氣主業的協同效應,帶動用氣量增長。
綜合能源服務是為滿足終端客戶的多元化能源生產與消費需求而產生的新型能源服務模式,包含綜合能源的“供應”和“服務”兩層含義。從國際能源企業的發展趨勢來看,由單一能源供應企業向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是長期趨勢,城市燃氣企業擁有天然的管道優勢與用戶資源優勢,可以考慮發展綜合能源服務業務,形成與傳統燃氣業務之間的協同效應,帶動用氣量增長,提高企業經營效益。綜合能源服務已成為國際領先能源企業的重點發展方向之一。
國內已有許多城市燃氣企業開始嘗試向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但仍在探索與初步發展階段,國內綜合能源服務領域尚未形成標準化的業務形態與商業模式,目前多以分布式能源、熱力以及智能表計為主。
綜合能源服務業務主要由技術驅動,國內城市燃氣企業如果想要有序發展綜合能源服務業務,未來需要著力提升技術實力,圍繞客戶需求,把技術與服務有機結合起來,運用大數據、5g物聯網等技術,為客戶提供數據驅動的節能分析、能效診斷與提升等各類服務。另一方面,城市燃氣企業可以考慮擴大特許經營的范圍,增加能源供應種類,在經營區域內同時為客戶提供氣、熱、電,即以特許經營的方式開展綜合能源服務,從而進一步增強客戶粘性,形成新的服務業務利潤增長點。
4、增值服務是近期許多城市燃氣企業著力布局的業務領域之一,主要在灶具等銷售上,長期來看難以成為未來主要發展方向;同時,不少城市燃氣企業逐漸向天然氣貿易商轉型,需要審慎布局,做好風險防范。
目前已有許多城市燃氣企業開始布局增值服務領域。值得注意的是,各大城市燃氣企業目前推出的燃氣具等產品同質化嚴重,競爭激烈,同時,城市燃氣企業發展增值服務業務主要依托于穩定的客戶群體和市場覆蓋,但隨著配氣改革加快,“運銷分離”逐漸提上日程,城市燃氣企業的增值服務將面臨更大壓力,因此,雖然短期來看增值服務業務可能帶動一定的利潤增長,但長期來看,增值服務業務難以成為城市燃氣企業的主要發展方向。
在國際天然氣市場供應寬松的形勢下,天然氣供應成本大幅下降,中國天然氣市場尤其是lng市場開展貿易的方式和周期將更加靈活,組合方式也將更加多樣化。隨著天然氣行業市場化改革推進,我國天然氣供應主體將更加多元化,逐步形成以“三桶油”為主、多種社會資本共同參與的局面,有利于推動中國天然氣貿易市場的形成,未來將有更多市場主體向天然氣貿易商轉型,但也面臨較大的風險,因此需要更加審慎地布局,通過建立“長協+現貨”相結合的商業模式等多種方式規避價格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