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營業收入包括什么(企業營業收入指的是什么)
會計里的核算方法
在介紹營業收入概念之前,需要注意一個難點,就是利潤表里的會計核算方法—權責發生制,它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核算方法大不相同。
舉個栗子:
小茅家是個釀酒廠,今年,小茅家花了30萬買高粱等原材料,又付給工人工資20萬,其它宣傳、稅費等費用總共又花了20萬,吭哧吭哧一年多,到了年底,終于生產出一屋子茅牌酒,沒成想,第二天被小發打了張116萬的欠條給拉走了(增值稅16萬)。
小茅就在利潤表上認認真真的記錄了100萬營業收入(營收不含增值稅),減去30萬營業成本、再減去其它成本,得到30萬營業利潤,并按照25%的所得稅率,交了7.5萬給稅務局,剩下的就是今年一年的凈利潤22.5萬元。這種方法就是權責發生制,按照經濟實質和發生的事實去核算,能夠更好的反映收入和支出情況,這也是當前所有企業統一采用的會計核算方法。但其實按照日常生活經驗,小茅一分錢沒拿到,反倒是貼出去不少,這種基于現金收付的方法就叫做“收付實現制”。我們平時記得流水賬就是用的這種方法。
企業的營收與貨幣資金、應收賬款、應收票據有直接的聯系,企業出售商品后要么收到現金、要么收到票據,要么是欠條,上邊小茅就是收到了116的欠條,這也說明小茅的茅牌酒賣不動,小茅議價能力較低。這個確認的100萬營業收入質量很低,收不收到錢還很難說。因此,我們用財報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營業收入”這一指標來觀測營收質量,如果長期大于1,則說明現金流狀況較好。
進而,小茅確認的凈利潤22.5萬元也需要打個問號,利潤不等于現金,更不等于掙錢,利潤里充滿了會計上的估計和藝術,現金才是實打實的硬通貨。在財報分析中,我們可以用“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凈利潤”來觀測凈利潤的質量,如果大于1,說明凈利潤質量較好。
收入的確認原則
資本市場充斥著金山銀海,翻滾著豐乳肥臀,財務舞弊屢見不鮮,而財務舞弊的第一步就是虛增利潤,而想要平白無故增加利潤,就得虛增收入或減少成本,一般來說,企業造假都采用第一種方法,即虛增收入。
什么是營業收入,先給它下個教科書式定義:營業收入是指企業在從事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和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經營業務過程中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如果是非日常經營活動中形成的,比如補貼、賠償等,則計入營業外收入。
不同行業、不同企業、不同銷售策略的營業收入確認原則不盡相同,一些財務造假企業就在這上邊搞起了小心思。如提前確認收入,貨還在自己倉庫放著,風險還沒轉移,就馬上確認營業收入。或者將不符合條件的收入確認為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