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通貨緊縮
在金融術語中,通貨緊縮和通貨膨脹是相對的。通脹我們比較熟悉,簡單說就是市場上貨幣變多了,相對來說商品有限,單位商品需要“消化”更多的貨幣,從而引發的通貨膨脹。通縮則與此相反,貨幣供應量不足,物價趨于下行。而中國最近幾十年來的大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貨幣的足量供應帶來的溫和性通脹。但咱們也經歷過通縮。
通縮的宏觀表現形式是物價、資產價格、有價證券等一系列價格在一定時期內趨于下降。經濟學家一般認為,當cpi連續3個月環比下跌,就可以認定為有通縮跡象了。
什么引起的通縮?
一般來說,通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微觀層面
1、投資于需求不足
經濟形勢持續低迷,市場上的投資和消費行為就會減少,這時就會造成供過于求,導致物價下跌,進而影響企業利潤,使得市場整體陷入通縮。
2、技術進步和放松管制。技術進步使得生產率提高,單位商品的生產成本下降,最終使得商品價格下滑。此外,像政府對于一些行業放松準入,導致充分競爭,也會使得平均價格下降。
宏觀層面
1、貨幣和財政政策
趨緊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會直接導致通縮。比如央行降低貨幣供應量、信貸發放量、提高利率或準備金率、基建項目得不到財政批準等。
2、經濟周期
萬物皆有周期,經濟也是一樣。當經濟到了頂峰,資產價格泡沫興起,信貸和貨幣膨脹,商品供過于求時,最終等到泡沫破滅、信貸貨幣收縮時,就會引發周期性通縮。
此外,像匯率、市場預期等也都是通縮的影響因素之一,但非主要,因此就不再贅述。
通縮的到底好不好?
量變則會引起質變,凡事都有個度,超過了自然就不行了。溫和的通縮其實是有利的,一方面能夠擠掉資產泡沫,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同時通縮期間平均利潤的下滑也會倒逼企業加強技術創新,改善產品質量;另一方面能確引導市場預期,很好地推動去杠桿,當貨幣、資產價格、固定資產投資、企業利潤等各方面增速均開始下滑時,經濟各部門對于未來的杠桿預期自然就沒那么強烈。
但惡性的通縮則會讓市場“過度”。也就是長期的物價、資產價格下滑,導致市場需求萎靡,企業虧損被迫降薪裁員,經濟增速下滑...而這些對于國家長遠發展都是不利的。
下一篇:增值稅普通發票遺失了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