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項稅和進項稅的區別舉例說明(銷項稅和進項稅的區別)
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按照銷售額和稅法規定的稅率計算并向購買方收取的增值稅額,為銷項稅額。銷項稅額計算公式:
銷項稅額=銷售額×稅率
進項稅
納稅人購進貨物或者接受應稅勞務(以下簡稱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支付或者負擔的增值稅額,為進項稅額。進項稅額計算公式:
進項稅額=買價×扣除率
說的通俗一點就是:
進項稅和銷項稅的區別就是銷項稅是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下的專欄。
應交稅金科目下設置應交增值稅,未交增值稅兩個明細科目。
而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下設置了進項稅額和銷項稅額。
增值稅是對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就其實現的增值額征收的一個稅種。
進項稅額是已經支付的錢,是企業買東西時記在采購總價中的增值稅款,在編制會計賬戶的時候記在借方。
增值稅抵扣:應交的稅費=銷項稅-進項稅。
每個月企業拿所有的銷項稅額減去進項稅,如果是數就要向稅務局交稅,如果是零或者負數就不用交了。
再舉個例子:
當你賣東西時,你要交稅,這時是銷項稅,但是此時你實際上還沒有交,而是到年末向國家申報多少稅額一起交,所以負債增加,進項稅是你買東西時如果該業務的稅是可以抵扣的話,就記入借方增值稅的進項稅
進項稅如何抵扣
1、進項稅可抵扣內容
在企業計算時,銷項稅額扣減進項稅額后的數字,才是應繳納的增值稅。
由此可見,進項稅額的大小直接關系到納稅額的多少。扣除進項稅的過程就是在抵扣,在進行抵扣過程中,關鍵是要清楚哪些可以抵扣,哪些不可以抵扣。稅法對二者進行了明確規定。
下列進項稅額準予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1)從銷售方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增值稅額。
(2)從海關取得的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上注明的增值稅額。
(3)購進農產品,除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外,按照農產品收購發票或者銷售發票上注明的農產品買價和13%的扣除率計算的進項稅額。
2、進項稅不可抵扣內容
下列項目的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1)用于非增值稅應稅項目、免征增值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
(2)非常損失的購進貨物及相關的應稅勞務;
(3)非常損失的在產品、產成品所耗用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
(4)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納稅人自用消費品;
(5)上述1-4項規定的貨物的運輸費用和銷售免稅貨物的運輸費用。
3、進項稅抵扣舉例
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提供應稅勞務(以下簡稱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應納稅額為當期銷項稅額抵扣當期進項稅額后的余額。
應納稅額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
當期銷項稅額小于當期進項稅額不足抵扣時,其不足部分可以結轉下期繼續抵扣。
實例:
某企業銷售了100萬的貨物(一般納稅人,不含稅,16%),將銷售的款數乘以增值稅率得到的結果是16萬(100萬*16%),這個16萬就叫做銷項稅額;
假如購進這批貨物花了70萬(不含稅),將進貨金額乘以增值稅率得到的結果為11.2萬(70*16%),這個11.2萬就叫進項稅額。
它們之間的差額即銷項稅額扣除進項稅額就是應交增值稅:16-11.2=4.8萬元。
其他相關普及
一般納稅人一般采用增值稅一般計稅方法(提供建筑服務等特定行業的一般納稅人也可適用簡易計稅方法),而小規模納稅人采用簡易計稅方法。
(一)一般計稅方法的應納稅額,是指當期銷項稅額抵扣當期進項稅額后的余額。應納稅額計算公式: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
【案例1】某企業為一般納稅人,2018年6月取得銷售貨物收入100萬元(不含稅),貨物適用稅率為16%,當月購進貨物80萬元(不含稅),貨物適用稅率為16%,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計算該企業本月應納稅額。
銷項稅額=100*16%=16萬元
進項稅額=80*16%=12.8萬元
應納稅額=16-12.8=3.2萬元
(二)簡易計稅方法的應納稅額,是指按照銷售額和增值稅征收率計算的增值稅額,不得抵扣進項稅額。
【案例2】某企業為小規模納稅人,2018年6月取得銷售貨物收入100萬元(不含稅),當月購進貨物80萬元(不含稅),計算該企業本月應納稅額。
應納稅額=100*3%=3萬元
(三)一般納稅人可以選擇適用簡易計稅方法:建筑業一般納稅人以清包工方式提供的建筑服務、為甲供工程提供的建筑服務、為建筑工程老項目提供的建筑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