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得稅計算器(個人所得稅算法公式)
在了解計算方法之前,你可能需要了解的知識如下:
個稅計算公式
根據預扣預繳法,個稅的計算公式如下: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本年度累計應發稅前工資—累計個稅起征點—累計五險一金個人部分—累計專項附加扣除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1、工資范圍在1-5000元之間的,包括5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0%;
2、工資范圍在5000-8000元之間的,包括8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
3、工資范圍在8000-17000元之間的,包括17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10%;
4、工資范圍在17000-30000元之間的,包括3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
5、工資范圍在30000-40000元之間的,包括4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5%;
6、工資范圍在40000-60000元之間的,包括6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0%;
7、工資范圍在60000-85000元之間的,包括85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5%;
8、工資范圍在85000元以上的,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45%。
了解上述之后,再來看一下這個小伙伴從網上下載的表格及其中的公式。
之前很多朋友可能用的是if函數的嵌套,不過對于這個題,如果用if函數,嵌套的層數還有點多,對于max函數,唯一需要理解的是數組的關系,聽到數組很多小伙伴可能會覺得難以理解,希望用這個案例可以給大家一點小啟發。
直接看公式:
=round(max((q5-5000)*{0.03;0.1;0.2;0.25;0.3;0.35;0.45}-{0;210;1410;2660;4410;7160;15160},0),2)
第一個大括號中很明顯是稅率;
第二個大括號中是速算扣除數;
對于數組公式是怎么運算的呢?q5單元格中的數字是稅前收入,這里之所以要減去5000,是因為超過5000就要開始征稅了,5000好是一個起點,超出5000的部分再與上述的表格中的3000進行對比參與稅率和速算扣除數方面的計算。
如,上述q5-5000得到的結果是:484.7
{}是明顯的數組標志,表示的是一組數據,也就是說將這個484.7分別乘以大括號中的數據,最終也得到一組數據,結果是:
{14.541;48.47;96.94;121.175;145.41;169.645;218.115}
后面同樣也是一個大括號的數組,而且在數量上與這個是對應的,那么將上面與稅率相乘的結果與速算扣除數進行相減,注意相減的方法也是一一對應的,也就是說是這樣的:
{14.541-0;48.47-210;96.94-1410;121.175-2660;145.41-4410;169.645-7160;218.115-15160}
得到的結果就是:
{14.541;-161.53;-1313.06;-2538.825;-4264.59;-6990.355;-14941.885}
后面還有一個0,也就是說最終max的結果是在這個數組外加這個0,總共8個數字中取最大值。
上述結果中的最大值是14.541,最外面的函數round,保留2位小數,四舍五入就是14.54。
有小伙伴不明白這個0是干嘛用的,如果你的稅前工資沒有達到5000,那么與5000相減得到的便是負數,那么比較后的最大值是0,也就是說不用扣稅。
上一篇:去稅務局怎么買稅控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