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來款項包括哪些科目(往來款項主要包括科目)
在財務報表中存在重分類的往來科目主要有:
應收賬款與預收賬款、應付賬款與預付賬款、其他應收款與其他應付款。
應收賬款vs預收賬款
先上“記憶口訣”:“收”對“收”,“付”對“付”,資產余額在“借”,負債余額在“貸”。
“應收賬款”=應收賬款所屬明細科目的借方余額合計數+預收賬款所屬明細科目借方余額合計數-計提的相應的壞賬準備計算填列;
“預收款項”=應收賬款所屬明細科目貸方余額合計數+預收賬款所屬明細科目貸方余額合計數計算填列;
理解:應收賬款和預收賬款為什么重分類?
——因為都是與客戶相關的款項。
應收賬款是我們賣了東西應收客戶的錢,而預收賬款是我們還沒發貨時提前收客戶的錢。
比如應收賬款——s公司期末貸方余額5萬元,業務性質為預收的貨款,重分類后,預收賬款——s公司期末貸方余額5萬。
應付賬款vs預付賬款
“應付賬款”=應付賬款所屬明細科目貸方余額合計數+預付賬款所屬明細科目貸方余額合計數計算填列;
“預付款項”=根據應付賬款所屬明細科目借方余額合計數+預付賬款所屬明細科目借方余額合計數計算填列;
理解:應付賬款和預付賬款為什么重分類?
——因為都是關于供應商的款項。
應付賬款是我們購進貨物或者服務應付給供應商的錢,預付賬款是還沒有收到貨時預付給供應商的錢。
比如應付賬款——s公司期末借方余額5萬元,業務性質為預付的購貨款,重分類后,預付賬款——s公司期末借方余額5萬。
其他應收款vs其他應付款
其他應收款和其他應付款的重分類要單獨記憶,這兩個科目只在彼此之間進行重分類。
“其他應收款”=根據其他應收款明細科目借方余額合計數+其他應付款明細科目借方余額合計數-計提的相應的壞賬準備計算填列;
“其他應付款”=根據其他應收款明細科目貸方余額合計數+其他應付款明細科目貸方余額合計數計算填列。
核算誤區1:
財務人員將應收賬款、應付賬款的核算事項,核算到“其他應收款”、“其他應付款”。
比如:
a公司“其他應收款——abc公司”余額為50萬元,仔細一查合同、銀行轉賬資料才發現,原來是給abc公司提供了咨詢服務,應收abc公司的服務款50萬元。
核算誤區2:
一旦遇到講不清、道不明的業務,為了簡單省事,統統扔進“其他應收款”、“其他應付款”科目。
要嚴格理清“其他應收款”、“其他應付款”的核算范圍。
其他應收款主要包括:
1.應收的各種賠款、罰款。
比如,因企業財產遭受意外損失,應當向有關保險公司收取的賠款。
2.應收出租包裝物租金、房屋租金;
3.應向職工收取的各種墊付款項。如為職工墊付的水電費、為職工代墊的醫藥費、房租費等;
4.存出保證金。如租入包裝物支付的押金;
5.其他各種應收、暫付款項。
6.備用金(向企業各部門、個人周轉使用撥出的備用金)
7.預付賬款轉入
其他應收款: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尚未收回的其他應收款。
舉例:
財務人員掛賬“其他應收款-某股東”100萬元,摘要為“無息借款”,稅務機關檢查后,認為實為利潤分配,要求補稅。這就不是報表重分類的問題了,需要調賬才行。
1、調賬方法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00萬
貸:其他應收款-某股東 100萬
2、自然人股東補繳20%個稅
根據稅法規定,納稅年度內,個人投資者從被投資企業借款,在納稅年度終了后,既不歸還,又未用于企業生產經營的,未歸還的借款可視為企業對個人投資者的紅利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
其他應付款主要包括
1、應付租入固定資產和包裝物的租金;
2、存入保證金;
3、應付、暫收其他單位、個人的款項;
4、應付職工統籌退休金;
5、應收暫付上級單位、下級單位的款項。
其他應付款: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應付、暫收的結存款項。
舉例:
abc公司被稅務機關通知,公司賬上存在多筆5年以上合計金額超100萬的其他應付款,應作為無法償付的款項確認收入,補繳企業所得稅。
處理方式:
abc公司緊急聯系了各對方單位,補充提供了資料,進行調賬。比如:向x公司、y公司對賬后,退回兩家公司的預收性質款項90萬。
借:其他應付款 90萬
貸:銀行存款 90萬
最終,通過有效資料證明,只有10萬屬于無法償付的款項,需補繳企業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