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值毛利潤如何計算?(產值和毛利如何計算)
上的獲利狀況,免得出現商品狂銷,公司卻是賠錢的窘境!
想知道公司獲利情形,首先要看損益表
一份完整的財報當中,包含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以及股東權益表。損益表是從企業賣出商品或服務得來的收入開始計算,一步一步扣除相關費用,最終得出公司在賺錢還是賠錢。
賺錢與否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領導者可從中了解自己付出的成本,仔細思考每項成本支出的必要性,確保營收扣除成本后,能帶來足夠利潤。如果公司營收大幅成長,獲利卻沒有同步提升,就應該回頭審視這些支出的成本。
利潤表 3 大關鍵數字: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費用
在損益表當中,有哪些數字是需要留意的呢?首先,我們可以從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費用出發。
營業收入通常會簡稱為營收,也就是公司賣出的所有商品和服務金額。舉例來說,這個月賣出了100件衣服,每件售價是1000元,那么這個月的營收就是10萬元(=100件*每件1000元)。
因此,賣出越多,或是單價越高的商品,就能創造出更高的營收。但要留意,營收愈高不代表你一定能取得更高的獲利,這是因為在制造商品的過程中一定會產生成本,稱為「營業成本」(銷售成本)。
營業成本的定義,是制作這項商品時直接會花到的錢,像是制作衣服的布料、染料,或運送這些原料的費用。所以想要提高利潤,除了從營收著手之外,降低營業成本也是方法之一。
那營業費用又是什么呢?一間公司之所以能繼續營運, 除了直接成本之外,還包含許多間接成本,就稱為「營業費用」。像是設計新款式衣服的資金、為了要讓衣服賣得更好,在網絡上投放廣告的營銷成本,又或是百貨公司柜位的租金等。
損益表的獲利指標:毛利率、營業利益率、凈利率
掌握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費用等 3 大關鍵數字后,就可計算出毛利率、營業利益率及凈利率等獲利指標,更清楚觀察公司的變化。
毛利率:反映產品的成本與收入的關系
有營收與成本就能算出「毛利」。而毛利才是公司用于營運、管理等維持公司經營的金額。
毛利計算公式:
「毛利 = 營收 – 營業成本」
公司還可以順勢計算毛利率。毛利可以作為公司衡量一個商品是否值得繼續販售的指標,同時反映公司是否做好成本控制。毛利率用來觀察公司產品,或服務本身成本變化,所以當產品或服務的成本上升時,毛利率則會下降。
毛利率計算公式:
「毛利率= 毛利 / 收入」
懂了毛利之后,你可以初步判斷公司目前的獲利情形,但先別急著停在這里,因為毛利率還未包含許多的間接成本,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營業費用」 。
營業利益率:公司本業獲利能力的指標
了解公司的營業費用后,就可以以前面算出的「毛利」扣除「營業費用」后所得的數字,就是「營業利益」。這筆金額愈大,表示公司愈能賺錢;而相反的,若計算出來的數字為負數,表示這公司的營運將面臨困難。
營業利益計算公式:
「營業利益= 營收 – 營業成本 - 營業費用」
我們還可從營業利益、營收,進一步得出營業利益率,又稱營益率。營業利益率則是透過產品的成本的變化及營業費用觀察,了解若產品成本和營業費用增加,就會發生營業利益率下滑狀況。
營業利益率計算公式:
「營業利益率= 營業利益 / 營收 」
凈利率:呈現公司賺錢的能力
千萬別忘了考慮稅額!當「毛利」扣除「營業費用」,便能得到「營業凈利」(稅前凈利)。但營業凈利,依然不是公司最終的獲利,因為別忘了公司還要依法納稅,用營業凈利在扣除稅額之后,才能夠找到一間公司的「凈利」(稅后凈利) ,也就是這間公司到底有沒有賺錢的終極指標。
稅后凈利計算公式:
「稅后營業凈利 = 毛利 – 營業費用 – 稅額」
所以解讀損益表時,如果你只是想知道公司的獲利情形,那么直接找到「凈利」的項目即可!知道凈利后,便可接著得出「凈利率」,凈利率是觀察扣除成本、費用及業外損益后,凈利占營收的比例。
凈利率計算公式:
「凈利率= 稅后凈利/ 營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