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的意思解釋(成本是什么意思解釋)
1、會計成本:企業的生產成本通常被看成是企業對所購買的生產要素的貨幣支出。
這是歷史成本
2、機會成本:生產一單位的某種商品的機會成本是指生產者所放棄的使用相同的生產要素在其他生產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稀缺性使得一個社會(或企業)用一定的資源生產某種或某幾種產品時,這些資源就不能再被用于其他生產用途。
3、顯成本和隱成本:企業生產的顯成本是指廠商在生產要素市場上購買或租用所需要的生產要素的實際支出。
雇傭工人;貸款;租用土地
(1)企業生產的顯成本是指廠商在生產要素市場上購買或租用所需要的生產要素的實際支出。
從機會成本的角度講,這筆支出的總價格必須等于這些相同的生產要素使用在其他最好用途時所能得到的收入。
(2)企業生產的隱成本是指廠商本身自己所擁有的且被用于該企業生產過程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價格。
親自管理企業;使用自己的資金;使用自己的土地
隱成本也必須從機會成本的角度按照企業自有生產要素在其他最佳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收入來支付。
4、沉淀成本(sunk cost)沉沒成本:沉淀成本上升是已經發生而無法收回的支出。
沉淀成本通常是可見的,但在制定未來經濟決策之時應該忽略它
預期沉淀成本是投資
5、利潤:在經濟學中,企業的利潤是指經濟利潤,即企業的總收益和總成本之間的差額。
企業所追求的最大利潤,就是最大的經濟利潤。
經濟利潤也被稱為超額利潤。
(1)經濟利潤與常利潤
常利潤是指廠商對自己所提供的企業家才能支付的報酬。
常利潤是隱成本的一個組成部分。
經濟利潤中不包括常利潤。
當廠商的經濟利潤為零時,廠商仍然得到了全部的常利潤。
6、短期成本和長期成本:成本理論是建立在生產理論基礎上的
1)短期內企業根據其所要達到的產量,只能調整部分生產要素的數量而不能調整全部生產要素的數量,所以短期成本有不變成本和可變成本之分。
2)長期內所有要素都是可變的,因此長期成本沒有不變成本和可變成本之分。
7、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
(1)固定成本(fixed cost):無論產出水平如何都不會變化的那部分成本
只有企業退出生產,固定成本才不會發生(關閉并不意味著退出)
根據不同的環境,固定成本可能包括維持廠房的費用、保險金、暖氣費、電費和少量雇員的工資
現實中許多企業不區分沉淀成本和固定成本
(2)可變成本(variable cost ):隨產量不同而發生變化的那部分成本
可變成本可能包括工資、獎金和原材料支出
固定成本與可變成本的劃分,取決于考慮的時間長短
固定成本與可變成本的劃分,對企業管理層而言很重要
二、短期成本曲線
1、短期成本的分類:總不變成本、總可變成本和總成本
(1)總不變成本(tfc)
廠商在短期內為生產一定量的產品對不變生產要素所支付的總成本。
(2)總可變成本(tvc)
廠商在短期內為生產一定量的產品對可變生產要素所支付的總成本。
(3)總成本(tc)
廠商在短期內為生產一定量的產品對全部生產要素所支付的總成本。
總不變成本和總可變成本之和 tc=tfc+tvc
2、平均不變成本、平均可變成本和平均總成本
(1)平均不變成本(afc) afc(q)=tfc/q
廠商在短期內平均每生產一單位產品所消耗的不變成本。
(2)平均可變成本(avc) avc(q)=tvc/q
廠商在短期內平均每生產一單位產品所消耗的可變成本。
(3)平均總成本(ac) ac(q)=tc(q)/q
廠商在短期內平均每生產一單位產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
平均不變成本與平均可變成本之和 ac(q)= avc(q)+ afc(q)
(4)邊際成本(mc)
廠商在短期內增加一單位產量時所增加的總成本。短期內總成本的變化只能源于可變成本
廠商在短期內增加一單位產量時所增加的總成本。當產量變化非常微小時
3、結論
三、短期成本變動的決定因素: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回憶
邊際報酬遞減規律是指:在短期生產過程中,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隨著一種可變要素投入量的連續增加,它所帶來的邊際產量先是遞增的,達到最大值以后再遞減。
短期產量曲線和短期成本曲線
短期成本變動的決定因素: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在邊際報酬遞增階段:增加一單位可變要素投入所產生的邊際產量是遞增的,這意味著可以反過來說,在這一階段增加一單位產量所需要的邊際成本是遞減的。
短期產量曲線和短期成本曲線
短期成本變動的決定因素: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在邊際報酬遞減階段:增加一單位可變要素投入所產生的邊際產量是遞減的,這意味著可以反過來說,在這一階段增加一單位產量所需要的邊際成本是遞增的。
短期產量曲線和短期成本曲線
短期成本變動的決定因素: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四、短期邊際產量與短期邊際成本
在短期生產中,邊際產量的遞增階段對應著邊際成本的遞減階段,邊際產量的遞減階段對應著邊際成本的遞增階段,與邊際產量的最大值對應著邊際成本的最小值。
短期產量曲線和短期成本曲線
短期成本變動的決定因素: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結論
在邊際報酬遞減規律的作用下,邊際成本mc曲線表現出先降后升的u形特征。
短期產量曲線和短期成本曲線
短期成本變動的決定因素: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短期邊際產量與短期邊際成本
證明
假設短期內勞動是唯一的可變生產要素
生產要素勞動的價格w是既定的
短期產量曲線和短期成本曲線
短期成本變動的決定因素: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總產量曲線下凸對應著總成本曲線和總可變成本曲線下凹;總產量曲線下凹對應著總成本曲線和總可變成本曲線下凸;總產量曲線的拐點對應著總成本曲線和總可變成本曲線的拐點。
結論
平均可變成本和平均產量的變動方向是相反的。前者呈遞增時,后者呈遞減;前者呈遞減時,后者呈遞增;前者的最高點對應后者的最低點。
五、長期總成本
1、長期總成本函數和長期總成本曲線
廠商在長期對全部要素投入量的調整意味著對企業的生產規模的調整。
從長期看,廠商總是可以在每一個產量水平上選擇最優的生產規模進行生產。
長期總成本ltc是指廠商在長期中在每一個產量水平上通過選擇最優的生產規模所能達到的最低總成本。
2、結論
長期總成本曲線是無數條短期總成本曲線的包絡線。
在連續變化的每一個產量水平上,都存在著ltc曲線和一條stc曲線的相切點,該stc曲線所代表的生產規模就是生產該產量的最優生產規模,該切點所對應的總成本就是生產該產量的最低總成本。
ltc曲線表示長期內廠商在每一產量水平上由最優生產規模所帶來的最小生產總成本。
長期總成本ltc曲線是從原點出發向右上方傾斜的。
當產量為零時,長期總成本為零,以后隨著產量的增加,長期總成本是增加的;而且,長期總成本ltc曲線的斜率先遞減,經拐點之后,又變為遞增。
lac表示廠商在長期內按產量平均計算的最低總成本。
3、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的推導
(1)第一種方法
長期總成本曲線上的任一點與原點連線的斜率表示相應產量水平上的長期平均成本
與短期平均成本曲線的推導一樣
(2)第二種方法
根據短期平均成本曲線求得
在長期,廠商可以選擇最優的生產規模進行生產,這意味著在每一個產量水平上,總存在唯一一個最小的平均成本與之相對應。
結論
長期平均成本曲線是無數條短期平均成本曲線的包絡線。
在連續變化的每一個產量水平,都存在lac曲線和一條sac曲線的相切點,該sac曲線所代表的生產規模就是生產該產量的最優生產規模,該切點所對應的平均成本就是相應的最低平均成本。
lac曲線表示長期內廠商在每一產量水平上可以實現的最小平均成本。
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呈先降后升的u形。
六、長期平均成本
1、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的形狀
1、規模經濟和規模不經濟
在企業生產擴張的開始階段,廠商由于擴大生產規模而使經濟效益得到提高,這叫規模經濟。
廠商產量增加的倍數大于成本增加的倍數
當生產擴張到一定的規模以后,廠商繼續擴大生產規模,就會使經濟效益下降,這叫規模不經濟。
廠商產量增加的倍數小于成本增加的倍數
規模經濟和規模不經濟都是由廠商變動自己的企業生產規模所引起的,所以,也被稱作為內在經濟和內在不經濟。
—在企業的生產規模擴張過程中,會先后出現規模經濟和規模不經濟。
—是由于規模經濟和規模不經濟的作用,決定了長期平均成本曲線表現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特征。
2、規模經濟的度量(成本—產出彈性)
—ec < 1:mc < ac
—平均成本反映了規模經濟遞增
—ec = 1:mc = ac
—平均成本反映了規模經濟不變
—ec > 1:mc > ac
—平均成本反映了規模不經濟遞減
3、規模經濟、規模不經濟與規模報酬的變化
–規模經濟和規模不經濟的分析包括了規模報酬變化的特殊情況。
–規模報酬分析是以廠商以相同的比例變動全部要素投入量為前提條件的。
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的位置
外在經濟和外在不經濟
—外在經濟是由于廠商的生產活動所依賴的外界環境得到改善而產生的。
—外在不經濟是由于廠商的生產活動所依賴的外界環境惡化而產生的。
外在經濟和外在不經濟是由企業以外的因素所引起的,它影響廠商的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的位置。
企業的外在經濟使lac1曲線向下移至lac2曲線的位置。
相反,企業的外在不經濟使lac2曲線向上移至lac1曲線的位置。
長期邊際成本函數
lmc表示廠商在長期內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引起的最低總成本的增量。
長期平均成本與長期邊際成本
長期邊際成本
長期邊際成本曲線的推導
第一種方法
—ltc曲線上的任一點的斜率值表示相應產量水平上的長期邊際成本。
—與短期邊際成本曲線的推導相同
第二種方法
–根據短期邊際成本曲線求得
–長期總成本曲線是短期總成本曲線的包絡線,說明在長期的每一個產量水平上這兩條曲線的斜率是相等的,即在每一個產量水平上的lmc值都與代表最優生產規模的smc值相等。
長期邊際成本曲線的形狀
長期邊際成本曲線與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相交于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的最低點
—如果lmc
—如果lmc>lac,lac被lmc拉上升;
—在lac的最低點處:lmc=lac。
長期邊際成本曲線呈u形
因為lac曲線在規模經濟和規模不經濟的作用下呈先降后升的u形,這就使得lmc曲線也必然呈先降后升的u形。
推論(對長期總成本曲線形狀的解釋)
因為lmc曲線呈先降后升的u形,且lmc值又是ltc曲線上相應的點的斜率,所以ltc曲線的斜率必定要隨著產量的增加表現出先遞減達到拐點以后再遞增的特征。
短期成本曲線和長期成本曲線的綜合關系
規模經濟和規模不經濟情況下的短期成本和長期成本
在每一產量水平,都存在三個特殊點:
ltc曲線與代表最優生產規模的唯一一條stc曲線的切點
lac曲線與代表最優生產規模的唯一一條sac曲線的切點
lmc曲線與代表最優生產規模的唯一一條smc曲線的交點
總結
ltc曲線的拐點與lmc曲線的最低點相對應
lmc曲線與lac曲線相交于lac曲線的最低點
存在一條從原點出發的直線與ltc曲線相切,其切點與lac曲線的最低點相對應。
在lac曲線的最低點,lac曲線與代表最優生產規模的sac曲線恰好相切于兩者的最低點,lmc曲線與代表最優生產規模的smc曲線也恰好相交于這一點。
在不少行業的生產過程中,企業在得到規模經濟的全部好處之后,規模不經濟的情況往往要在很高的產量水平上才出現。
l形長期平均成本
在一些企業中往往有這樣的現象,當廠商得到規模經濟的全部好處以后,工廠的生產規模必定達到了lac曲線的最低點。
為了保持最低平均成本水平,廠商通常用增設相同工廠的做法擴大生產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