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的基本假設有哪幾個?這幾個假設的定義?(會計的基本假設有哪幾個)
一、為什么要學會計的四個基本假設?
理解會計的四個基本假設對你理解會計以及以后的工作都非常重要。因為這是會計工作的前提。在阿煒的職業生涯中,發現很多會計初學的小伙伴經常把賬做錯,比如把老板自用的車輛記到公司的固定資產,把老板的個人消費記作公司的費用,等等。究其原因,就是沒有深刻地理解會計的假設和前提。
二、什么是會計假設?
簡而言之,會計的假設就相當于劃了一個框框,設定了一個范圍。在這個框框內的,你都要進行會計處理;不在這個框框內的,你都不要去做會計處理。
三、如何理解會計的四個基本假設?
會計的基本假設包含四個: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貨幣計量。
所謂會計主體,就是給你的會計核算設一個空間范圍。也就是說,一旦你選擇了一個企業、或者一個事業部、又或者是一個部門作為你服務的會計主體,那么你的會計工作就要限定在它的框框內。
比如在實務中,老板名下的汽車,你就不能作為固定資產記在公司的賬上。老板的那些與公司無關的個人消費你也不能作為費用記在公司的賬上。為什么?因為你選擇的會計主體是公司,而不是老板。
所謂持續經營,就是人為地假設公司一直存在,短時間不存在破產、清算的可能,所有的記賬都按既定的方法來處理。為什么要有這種假設呢。因為如果不假設公司持續經營,那固定資產要怎么折舊,債權債務還要不要確認?那會計工作根本就做不了了嘛。現實中,幾乎每天都有企業宣告破產,但是只有假設企業將持續經營下去我們的會計工作才能常開展。
所謂會計分期,就是我們要定期地核算一個企業的經營成果,這個期間你可以選擇年度、半年度、季度、或者月度等等。為什么要有會計分期呢?這其實是一種可比性的需要。會計的本質是一種管理活動,將期間長度相等的不同期間內的數據進行縱向比較,我們才能知道在某一期間內公司所處的經營狀況。
會計分期就是對我們會計工作時間范圍的限定。會計主體在空間上給我們畫了個框框,會計分期則在時間上給我們畫了個框框。
所謂貨幣計量,就是把我們經營過程中的所有交易或事項都換算成貨幣。這其實很好理解,企業的經營非常的多樣化,銷售可以按棟來計量、汽車可以按輛來計量,耗電量可以按度、水按噸,如果不換算成貨幣,那我們的財務報表上可能就全是房屋、車輛、水電的清單啦。
我們在經濟學中學過一般等價物的概念,這個貨幣計量其實也就是一般等價物概念的一種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