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企業與非居民企業的區別及其意義(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的區別定義)
1.居民企業
居民企業分兩種情況,第一種就是在中國注冊的企業,土生土長的中國企業當然要算到居民企業啦!
第一種是國內注冊,第二種就要說說國外的啦!有些按外國法律成立的企業,其實實際管控機構在中國。總指揮部在中國,雖不是本土生,卻是本土長,所以也算居民企業。
居民企業是很守規矩的,所有的收入,甭管是境內還是境外的所得,甭管是賣貨所得、收租所得、轉讓所得、利息所得……均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
2.非居民企業
上面說了依照外國法律成立但實際管理機構在中國的企業是居民企業,那實際管理機構不在中國境內的企業當然就是非居民企業啦!這種企業雖說都是非居民企業,但是要分兩種情況納稅的。
第一種是非居民企業在中國設有廠子、有門店、有辦公樓等機構、場所的,應該根據這些機構、場所得的中國境內的收入,加上與這些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境外收入,來繳納企業所得稅。
第二種是沒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或者設立了但取得的收入與這些機構、場所沒有半毛錢聯系的,只需要將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就可以了。
科普境內所得與境外所得的確定原則
相信大家都知道什么是居民企業什么是非居民企業,該如何納稅了,但對于中國境內與境外所得的又該如何界定呢?李小逾趣味科普來了!
(1)賣貨所得,交易活動在哪兒就屬哪兒的所得;
(2)干活所得,在哪兒干的活兒就屬哪兒的所得;
(3)轉讓財產所得:
如果是房子地皮之類的不動產,不動產在哪兒就屬哪兒的所得。
如果是動產,看轉讓動產的企業、機構或是場所在哪兒就屬哪兒的所得。
權益性投資資產轉讓所得得看投資企業所在地在哪兒就屬哪兒的所得;
(4)權益性投資所得,分配股息、紅利等所得的企業在哪兒就屬哪兒的所得;
(5)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負擔、支付所得的企業、機構或是場所所在地(或是負擔、支付所得的個人住所所在地)在哪兒就屬哪兒的所得;
(6)其他所得,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決定在哪兒就是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