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稅價是啥意思(除稅價格是什么意思)
除稅價和含稅價怎么換算?
除稅價=含稅價÷(1+稅率),含稅價=除稅價×(1+稅率)。這里的稅率需要根據情況而定。而這里的除稅價就是商品的不含稅價,即裸價。而含稅價對于我們消費者來說,就是商品的實際售價。大家在買東西的時候,肯定不會問商品的不含稅價是多少,而會直接問商品賣多少錢。
舉例說明:
虎虎在2021年6月11日買了一臺電腦,一共花了11300。商家給虎虎開具了增值稅普通發票。虎虎在發票看到增值稅的稅率是13%。虎虎買電腦一共承擔了1300的增值稅。所以這里的11300就是含稅價,稅率是13%,這樣我們就可以計算除稅價了。
除稅價=11300/(1+13%)=10000。
這樣我們就可以知道,虎虎買電腦的除稅價是10000,含稅價是11300。虎虎作為納稅人承擔了1300的稅款。看到這里大家是不是已經明白了?
到底誰是稅款的實際承擔者?
納稅光榮,我們要勇當納稅人!虎虎認為現在稅法知識普及的情況還不是很好,對于納稅方面的意識普通人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提高。
我們大家不要以為只有個稅和我們自己有關系,其實除了個稅以外,我們個人實際上是稅負的實際承擔者。
我們在買東西的時候,雖然沒有不用直接把稅款交給稅局。但是我們買東西的時候,稅款已經包含在售價以內了。其實是企業帶我們把稅款交給稅務局了。
通過我們計算除稅價和含稅價這件事,我們也能發現稅款在我們不知道的時候,已經承擔了。當然,不光增值稅其他的稅種,也是同樣的道理。
除稅價和含稅價對于企業的意義
其實我們通過計算除稅價和含稅價,只能知道我們買東西的時候,實際承擔了多少的稅款。當然,這樣也能讓我們知道,我們作為納稅人為國家還是貢獻了不少呢!
不過對于企業的意義可就大不同了。我們不能在這方面獲得實際的意義,而企業是可以通過除稅價和含稅價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的。
我們知道增值稅屬于價位稅,而且增值稅在符合條件的時候,也是可以抵扣。如果企業是一般納稅人,在企業獲得商品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時候,發票上面的進項稅額就可以讓企業用來抵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