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產出法農產品怎么算成本
首先我們先說說什么是農產品生產成本,成本是指生產一定量農產品耗費的物資費用和勞動報酬的貨幣表現。一般來說農產品的成本由以下一些費用支出項目構成:①固定資產折舊費,如農機具、役畜、生產建筑物的折舊費等;②勞動對象和低值易耗品的費用,如種子、肥料、飼料、農藥、燃料、電力、機耕的費用等;③勞動報酬開支;④生產管理費用。如果這些方面的投入低于賣出農產品后的收入,也就是說整體收益少于整體投入那就是虧本了。
為了便于分析成本的構成及其影響因素,我們把專業的知識簡單化,分成以下成本項:土地成本(以出租土地能獲得收益做成本計價),物資成本(購買農資的費用)和用工折價(自己給自己每天的勞動定個工價)三大類。那么我們就可以得到這個公式:土地成本+物資成本+合計用工折價=投入成本,賣出所有農產品得到收入扣除投入成本就是種這塊地得到的利潤,也就是賺到的錢,計算方法比較粗略,但誰都會算。
當然我們也可以算細致一些,按費用發生的范圍分為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兩大類:前者包括種子、肥料、農藥等項物質費用(要花錢買的東西)以及直接生產用工的勞動報酬(所有勞動天數乘以你自己給自己每天的工錢),后者包括部分固定資產的折舊、農具損耗、農田基本建設,以及用于修理農機具的維修費等。此外,還可按費用與產量之間的關系分為固定費用(固定成本)和變動費用(變動成本)、前者不因產量的變動而變動,比如土地成本,在一定時間內保持固定數額;變動成本隨產量的增減而增減,比如打農藥次數,追肥次數等產生的成本,不進行生產時即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