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注冊公司需要哪些條件
個人獨資企業,是指由一個自然人投資,財產為投資人個人所有,投資人以其個人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的經營實體。
因此個人獨資企業不是法人實體,和公司制企業完全不同。公司制企業最大的特點就是有限責任,股東只需要就投入公司的資產(注冊資本)承擔有限責任,即使公司資不抵債也不會影響個人財產。但個人獨資企業財產和個人財產雖然可能在經營上是分開的,其實是從責任上無法分割的,這就是無限責任的由來。因此個人獨資企業現在通常只是在特殊行業和特殊領域發揮作用。
公司制中有一種公司是一人有限公司,只有一個股東但依然是有限責任公司,所以個人獨資和一人有限公司看起來都是一個投資人但法律層面完全不同。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一個自然人只能注冊一家一人有限公司,但可以注冊多家個人獨資企業。
個人獨資企業如何繳稅?
個人獨資企業通常從事經營活動,取得經營所得需要繳納兩個主要稅種:
1、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根據經營活動性質可能繳納13%、9%或6%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可能繳納3%或5%的增值稅。
2、個人所得稅:由于不是公司制企業,個人獨資企業不繳納企業所得稅,而是直接繳納個人所得稅。但個人從個人獨資企業取得的所得在個稅法中歸屬于“經營所得”,和工資薪金屬于完全不同性質的個人收入,繳納個稅也并不需要合并,而是各自計算各自繳納。
個人經營所得繳納是按照5%——35%超額累進稅率計算繳納,每季度個人獨資企業向所在地稅務機關申報預交,每年度辦理匯算清繳,統一計算年度所得額和年度應繳稅款。
如果一個自然人同時設立多家個人獨資企業或者還有其他合伙企業,年度還需要將來自于各個企業的經營所得合并申報納稅。
個人獨資企業核定征收政策是怎么回事?
個人獨資企業核定征收通常是針對個人所得稅,如果按照5%——35%超額累進稅率,超過50萬的收入就適用最高35%的個人所得稅稅率,由于個人獨資企業通常規模較小,不是很規范,因此很多地方稅務機關允許核定征收個人所得稅,一般多為核定應稅所得率,也就是直接按照企業收入乘以應稅所得率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行業 |
應稅所得率 |
工業、交通運輸業、商業 |
5% |
建筑房地產 |
7% |
飲食服務業 |
7% |
娛樂業 |
20% |
其他行業 |
10% |
以咨詢服務業為例,如果個人獨資企業當年度收入100萬(不含增值稅),假定沒有提供成本費用發票,那么全部計算為應納稅所得額,應納稅額=100萬*35%-65500=284500元;
如果按照上表中10%應稅所得率計算,應納稅額=10萬*35%-10500=24500元。節稅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因此很多地方政府都利用個人獨資企業優惠政策作為招商引資的吸引政策。
個人獨資企業能不能做其他公司股東?
個人獨資企業可以替代個人投資其他公司制企業,成為有限公司的股東,由于個人分紅個稅為20%,因此很多人希望個人獨資企業作為股東取得分紅能夠適用于上面的核定征收政策,來實現避稅效果。
根據國稅函〔2001〕84號第二條規定,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對外投資分回的利息或者股息、紅利,不并入企業的收入,而應單獨作為投資者個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應稅項目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因此非常清楚,分紅收入必須單獨按照20%稅率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無論股東是個人還是個人獨資企業,還是合伙企業,都沒有改變。希望利用個人獨資企業規避分紅個稅的想法是無法實現的。
個人獨資企業能不能轉讓?
有限公司投資人作為股東,可以轉讓自己持有的公司股權,但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能不能轉讓自己的個人獨資企業權益呢?
根據《中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法》的規定: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一般對本企業的財產依法享有的所有權,其相關權利可以依法進行轉讓或者是繼承。實務中,個人投資人可以將個人獨資企業直接轉讓給其他自然人,只需要按照工商部門要求提供變更手續即可。
個人獨資企業資金流如何設計?
個人獨資企業雖然是與個人財產在責任上不可分離,但在經營中還是有所區分的。個人獨資企業在設立時需要一個企業公戶,類似于公司的公戶,但區別在于個人獨資企業收入在完稅(增值稅和個稅)后可以直接轉入對應投資人個人賬戶,不在需要有任何稅收成本。而公司收入交完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后只能沉淀在公司賬戶,直接轉給股東會面臨分紅風險,繳納20%個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