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原因(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原因)
有一個饑腸轆轆的人,一口氣吃了三張餅,當吃完第三張是就感到心滿意足。但是,他發現自己犯了一個愚蠢的錯誤,那就是早知道吃了第三個餅就能吃飽,前面的兩張餅就不應該吃。聽了這個故事,可能很多人都會哈哈大笑,笑那個人的愚蠢想法。從這個故事中就反映了一個原理:邊際效應遞減規律。
如果說那個人真的不吃前面的兩張餅,只吃第三張肯定是吃不飽的,還會有需求,只是連續吃了三張才達使饑餓感達到滿足。而邊際效應遞減規律就是講:在效用未達到飽和點時,你的需求還在增加,當達到臨界點時,反而效用是遞減的。就像吃餅的那個人,再讓他吃第四個,可能也能吃下去,在吃第五個可能就會撐著,反而使身體吃不消。
邊際效應不僅存在于消費領域,也存在很多其他領域。例如花生的種植,在同一塊地里,施肥的花生要比不施肥的長得好,如果再加點肥料,可能長得還要好,如果再加點,達到了臨界值,也是花生能吸收的最多養料狀態。如果再多就會適得其反。不僅不會增加產量,反而總產量會降低。
這個理論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是一樣的。一味的滿足孩子的需求,就會出現教育效果遞減的現象。我們可以尊重孩子的思想,但是更要給孩子樹立起責任與擔當,教會孩子確處理問題的方式與方法。不是孩子想要什么,想干什么作為父母的就必須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