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性補助資金企業所得稅處理(政府補助企業所得稅處理)
第一大類是免征、免稅、減稅、減征的部分。這里主要是對企業原來要交的稅或者要交的錢給予減少、給予免收。這一部分主要涉及到6個方面的政策。
第一:小規模納稅人的征收率從3%降低到1%;
第二:符合條件的業務可以免征增值稅,比如說生活服務業;
第三:對于困難企業減免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
第四:免征企業的養老、失業、工傷保險;
第五:對符合條件的地區職工醫保部分給予減半征收;
第六:國有企業業主對租客實行免收租金。
剛才小編已經講過,這一部分的特點是本來企業要交現在不用交了,會計處理起來是比較簡單,就是按照企業實際繳納的金額計入成本費用就可以了。
第二大類是企業可以享受的優惠政策是稅務退還。
稅務退還在疫情期間主要的政策是增值稅留抵稅的退稅,主要是對投資生產重點保障物資的企業新購設備或者采購物資進項留抵比較多,符合條件的,可以向稅務機關申請退稅。
根據稅務政策的規定,如果納稅人向稅務機關申請退還留抵的增值稅,在收到退稅款的當月,應該將退稅額從增值稅的進項稅額當中做轉出,這個是涉及到進項轉出的會計處理。轉出進項以后,今后企業繳納增值稅就會增加,所以它是對進項提前收回,減少了資金的占用,但不會增加企業的利潤。
第三大類優惠政策是地方財政返還,地方給予的財政補貼。
這些政策各個地方都有,各個地方規定的項目也不一樣,條件也不一樣。 具體應該怎么申請?我們應當看當地政策的規定。
小編總結了一些補貼或是返還政策如下:
第1項:發放企業穩崗補貼,就是說對于裁員少或者不裁員的企業,給予一定的失業保險的返還。
第2項:發放企業線上學習補貼。
第3項:吸納高校畢業生的補貼。
第4項:貸款貼息。
第5項:提前復工以及技術改造一次性獎勵。
第6項:對非國有業主如果給租客減免租金達到一定額度,政府給予一定獎勵。
第7項:對于出口企業購買出口信用保險給予財政補貼。
第8項:落戶獎勵。
第9項:投資獎勵。
第10項:對于高端人才給予的人才獎勵。
第11項:很多地方有掛牌扶持資金,也就是說企業在股權交易中心掛牌成功,可以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
總結:以上類似的各項稅收優惠,不是每個企業都符合條件,但是符合條件就一定要努力去爭取申請相關的補貼或者稅收的優惠政策。
那么,拿到補貼要不要交增值稅?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2019第45號公告的規定,如果企業拿到財政補助收入,是跟企業的銷售、貨物、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的收入或者數量直接掛鉤的,就應該按照規定計算繳納增值稅。如果是不相關的,就不屬于增值稅的應稅收入,不征收增值稅。
在上述提到的相關補貼,財政扶持資金當中,只有一項跟企業取得的收入是相關的,哪一項?是非國有業主對租客進行減免租金,地方政府要求當你減免達到一定的量,它就給你財政的補助,這個是跟取得的收入直接掛鉤的。因此小編認為這種情況下收到補貼資金,實際上是租金的補償,租金的補償涉及到交增值稅,其他各項政府補貼扶持資金跟企業取得的銷售收入、勞務收入、無形資產、不動產的收入是沒有關系的,企業收到政府補貼,財政返還,不需要繳納增值稅,也不需要向政府部門開具增值稅發票。
還有,拿到補貼要交企業所得稅嗎?
根據企業所得稅的規定,如果拿到政府的扶持資金、補貼資金,滿足4個方面的條件,屬于不征稅收入。第1個是從縣區以上政府部門拿到的財政資金。第2個財政資金的使用有專門的用途。第3個財政部門或者政府部門對資金的使用有具體的資金管理辦法、具體的要求。第4個部分企業對這些資金是單獨進行會計核算的。同時滿足以上4個條件就應該作為不征稅收入,不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
對前面我們提到的政府財政返還、財政補助進行分析,實際上都不滿足以上條件。因為政府部門沒有專門的使用資金的用途,也就是說它沒有規定給你這個錢要用于哪個方面;另外,政府部門對資金的使用也沒有專門的資金監管辦法,所以說企業收到這些財政補助都應該作為應稅收入,需要交企業所得稅計入應稅所得。我們有很多人覺得計入應稅所得很虧,其實沒有問題,因為如果計入應稅所得,我們使用這筆資金產生了成本費用支出,對應的成本費用支出是可以在稅前扣除的,實際上收多少用多少,沒有增加企業的利潤,它不涉及到交企業所得稅的問題,也不用太緊張。
此外,拿到政府補貼會計怎么做賬?
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修訂以后,增加了一個其它收益的科目,新會計準則要求根據情況將政府補助分別計入其他收益或者是營業外收入,需要我們財務人員去判斷。
這里的判斷涉及兩個問題,第1個收到政府補貼是否需要計入遞延收益?根據會計準則的要求,如果政府補助是為了以后的相關成本費用損失而發放的,那么應該確認為遞延收益,在實際發生成本費用損失的時候才計入到當期成本費用里面去。如果政府部門發放的補助返是用于補償企業已經發生的相關成本費用或者損失的,應該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或者沖減相關的成本費用。
對我們剛才說到的各項政府補助財政返還進行分析,它不涉及到以后期間的成本費用,都是跟2020年疫情期間的成本費用以及損失是相關的,所以說會計處理上不需要做遞延收益來處理,都應該直接計入2020年的收益,或者沖減2020年的成本費用。
會計上要做的第2個判斷是,應該計入其他收益,還是計入營業外收入。根據會計準則的規定,企業開展常業務的情況下,收到政府補助是屬于跟日常業務相關的,應該計入其他收益,如果是企業在特殊狀態下收到政府補助,那就屬于跟日常業務沒有直接關系,應該計入營業外收入。
對我們剛才提到的各項補貼財政返還進行分析,它都是跟日常經營業務相關的,應該計入其他收益。但有一項我要提醒大家,就是人才獎勵,現在很多企業都收到政府的人才獎勵,人才獎勵是獎給高端人才的,那么他要支付給這個個人,企業收到這筆錢應該計入其他應付款,然后支付給個人的時候,不涉及到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因為這筆成本費用是由政府承擔的,企業只是轉交而已,不涉及到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很多企業在這個方面都犯錯了。
最后小編把剛才講的內容做一個總結歸納:
第一,大家要努力去申請補助,享受各項優惠政策。
第二,拿到這些補助,一般的都不需要繳納增值稅,業主收到的租金損失補償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