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預算管理體系
全面預算管理的目的在于以一系列的預算、控制、協調、考核為手段,管理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全過程,最終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全面預算管理體系是由一系列預算及差異分析表格、相應制度和說明組成的,根據企業經濟活動前后銜接、相互關聯、有序排列形成的一個完整的報表體系,它完整地體現了企業對未來經濟活動的預期,通過將經營結果與預算進行分析、比較,可以對企業經營活動中實行過程控制,促進企業經營目標的完成。
01
預算執行監督
以集團公司為例,預算審批后,將下達到子公司、二級單位執行。總部作為戰略籌劃者,根據市場環境與集團戰略提出企業集團的戰略目標。
在預算執行的過程中,作為子公司、二級單位必須向集團預算管理機構報送預算執行計劃進度,這是對預算進行監控的依據,也是預算管理機構是否需要調整年度預算的重要參考。預算的執行和監督是緊密聯系的,有力的監督是有效執行的重要保證。
明確企業集團各層面財務決策的權力和責任,實行企業集團財務的集中控制,子公司在母公司審定的決策范圍內,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對自己的生產、銷售、投資、分配等享有法定的經營權。
02
預算調整監督
預算資金使用情況是監督的重點之一,加強對決算和預算外資金的監督,改善支出的合理性。重點審核各子公司及二級單位的業務預算,對審核通過的業務預算進行全方位監控。批準預算編制只是制訂了花錢的計劃,這些錢花出去后果怎么樣需要加強監控。把握好資金的流向和流量,集中力量開展預算執行的日常監督,保證花出去的錢真用在刀刃上。
對預算超收收入使用和預算部分變更加強監督。凡需動用超收收入安排必要的支出,以及其他支出追加等需要變更預算,必須編制預算部分變更方案,未經批準,不得調整預算。
03
預算反饋監督
注重信息的及時反饋和嚴格控制預算調整。全面預算管理監控要堅持全面性、明晰化、強制性、實時性、控制性、例外性、公開與透明幾項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