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專項附加扣除申報方式選哪個(個稅專項附加扣除申報方式)
扣繳義務人申報與年度自行申報的區別是什么?
根據《中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相關規定可知,扣繳義務人申報與年度自行申報的區別主要就是個稅專項附加扣除的時間節點不同。
個稅專項附加扣除通過扣繳義務人申報時,可以在預扣預繳階段扣除;而選擇“綜合所得年度自行申報”時,個稅的六項專項附加扣除不能在預扣預繳時扣除,只能在自行辦理個稅年度匯繳清算時扣除。
舉例說明:
虎虎的月工資是8000元,每月的專項扣除是1000,專項附加扣除是2400。
1、專項附加扣除通過扣繳義務人申報時:
每月的應納稅所得額=8000-5000-1000-2400=-400。
由于應納稅所得額-400<0,所以每月不需要預扣預繳個稅。
2、專項附加扣除年度自行申報時:
每月的應納稅所得額=8000-5000-1000=2000。
由于應納稅所得額大于,所以每月都需要先預繳個稅。
月度需要預繳的個稅=2000*3%=60元。
年度需要預繳的個稅=(8000*12-60000-1000*12)*3%=24000*3%=720(元)。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年度應納稅所得額小于36000元,所以每個月預扣預繳的個稅都是一樣的,即都是60元。當然,這里也是默認每月的收入也是一樣的。
個稅匯算清繳時,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后,應納稅所得額=8000*12-60000-1000*12-2400*12=-4800。
所以,在這時需要進行退稅。
退稅的金額=720-0=720(元)。
小結:
其實上面兩種情況,最終的結果是一樣的。只不過專項附加扣除年度自行申報時,需要先預繳個稅,然后到年底時再退稅。相對來說,當我們在職時通過扣繳義務人申報時更加方便。
畢竟預扣預繳的個稅,都是我們的真金白銀。而且退稅也是一件耗費精力的事。
扣繳義務人申報與年度自行申報,到底應該如何選擇?
扣繳義務人申報與年度自行申報,到底應該如何選擇,需要結合實際情況而定。
1、扣繳義務人申報
當我們在職時,專項附加扣除選擇“通過扣繳義務人申報”即可。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最大程度上不用預扣預繳個稅。
可以說,如果我們只有工資、薪金所得一項收入時,專項附加扣除選擇“通過扣繳義務人申報”后,在匯繳清算時,不需要退稅也不需要補稅。
當然,這里的前提條件是,我們的工資、薪金所得都足額預扣預繳了個稅。
2、年度自行申報
專項附加扣除之所以可以選擇“綜合所得年度自行申報”,就是因為現在有很多人都是自由職業者,他們的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沒有扣繳義務人幫其申報。
對于自由職業者來說,他們需要在個稅匯繳清算時自行申報。當然,自由職業者獲得的收入基本上都是勞務報酬所得,他們需要預繳大額的個稅。
這樣他們在個稅匯繳清算時,就可以在扣除基本費用以及專項附加扣除后。獲得相應的退稅。
個稅專項附加扣除都有哪些?
在計算個稅時,不僅可以扣除專項扣除,還能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以及其他合法扣除項目。
這里面容易讓我們混淆的就是,專項扣除和專項附加扣除了。
專項扣除就是“三險一金”,上面虎虎已經說了。而專項附加扣除有六項,具體為:繼續教育、子女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贍養老人六項。
1、繼續教育
繼續教育主要包括學歷(學位)繼續教育支出和職業資格繼續教育支出。學歷(學位)繼續教育支出扣除的時間不能超過48個月,即4年的時間;而職業資格繼續教育支出只能在納稅人獲得相關證書的當年才能稅前扣除。
2、子女教育
子女教育按照孩子的數量計算扣除限額。每個孩子的扣除標準是1000元。如果有3個孩子,父母一共可以扣除的限額就是3000元。
而且孩子在學前教育階段,也可以扣除相關費用。對于子女教育專項扣除,可以由父母一方稅前扣除;也可以按照總費用的50%由父母雙方分別扣除。
3、大病醫療
大病醫療畢竟特殊,它不再預扣預繳時扣除,而是在年度匯繳清算時扣除。大病醫療的扣除限額是80000元。注意這是按照陽歷年度計算的,而不是整個住院期間。并且只有出院以后,才可以在稅前扣除。
4、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
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我們只能享有一個,畢竟您有房子了就不用再租房了。這里也是納稅籌劃的空間的。
比方說納稅人在自己的老家有買房子了,而在一線城市工作。這個時候,納稅人可以選擇繼續申報住房租金專項扣除,而不是申報住房貸款利息專項扣除。
畢竟住房租金專項扣除一個月最高可以達到1500元,而住房貸款利息只能一個月扣除1000元。
5、贍養老人
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不是按照年滿60歲父母的數量進行計算,而是按照定額進行計算。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的標準是2000元。
納稅人的父母雙方只要有一個人到了60歲的年齡,子女就可以在稅前扣除2000元。
參考資料:
《中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關于辦理2021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匯算清繳事項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22年第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