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好首善之區的“四精”答卷
《意見》落實是試卷,稅務機關作答,納稅人繳費人閱卷。新征程開啟,國家稅務總局北京市稅務局以細節為筆,以創新為墨,深入推進精確執法、精細服務、精準監管、精誠共治,全面落實落細《意見》和《實施方案》,持續寫好改革的首都答卷。
服務:深耕細作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精細服務,重在“精”,貴在“細”,是以“繡花針”功夫聚焦納稅人繳費人需求,一針一線地“繡”出納稅人繳費人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隨著電子稅務局功能不斷升級,越來越多的涉稅事項實現“一網通辦”“全程網辦”,電子稅務局已經成為納稅人繳費人辦理涉稅繳費事項的主要渠道。網上上傳資料方便、業務審批快捷成為納稅人繳費人使用電子稅務局的共同感受。在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北京市稅務局啟動了“一把手走流程”工作,發現納稅人繳費人網上辦稅時依然存在著“在線辦稅繳費時遇到選項的‘岔路口’不知道向誰求助”“電子稅務局問題咨詢缺少針對性和精準性,存在條例式回答”等體驗感不佳的問題。
百姓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納稅人繳費人使用電子稅務局遇到的問題,可不可以在線上及時解決、順利辦結?“對納稅人繳費人的痛點我們要抽絲剝繭,以問題為導向,使服務更貼心。”北京市稅務局《意見》落實辦常務副主任朱光濤說。
2021年6月1日,北京市稅務局式上線“在線導辦”功能,旨在提高電子稅務局業務辦理的規范性和問題處理的及時性。納稅人繳費人進入電子稅務局后,遇到系統操作、流程指引、政策咨詢等問題,只需點擊“在線導辦”,即可與客服進行在線實時交互。更值得稱道的細節是系統截圖功能,能幫助納稅人繳費人更加直觀清楚地反映問題,便于征納雙方交流。
“我們公司主要為小規模企業提供代理記賬、信息咨詢等服務,咨詢的稅收問題細碎且繁雜。”北京惠兌會計服務有限公司會計孫磊說,“‘在線導辦’功能上線后,無論是多么專業、個性化的問題,都能得到詳細的回答,明確地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準備什么材料、如何提交這些材料。”
如影隨形、細致到位的涉稅答復,依賴于背后的專業團隊。作為“在線導辦”功能的試點運行單位,國家稅務總局東城區稅務局率先成立了專業的“在線導辦”工作團隊,負責政策解答和業務操作指導。“我們的團隊都是一群學習能力強的‘90后’稅務干部,有著豐富的辦稅服務廳前臺工作經驗,保障了回答的規范性和準確性。”東城區稅務局黨委委員、總會計師李軼超介紹道。稅務干部會定期總結咨詢的共性和個性問題,形成動態知識庫。遇到新的稅收政策,他們會互相學習和梳理政策,提前預判納稅人繳費人咨詢的涉稅難點,以更快的速度反饋問題。
線上服務越來越好,線上業務越來越廣。國家稅務總局北京市通州區稅務局急納稅人繳費人之所急,通過“線上預審材料、稅務后臺審批、郵寄送達回執”的方式,進一步拓展“非接觸式”納稅繳費業務辦理,真實現辦稅“零跑路”、溝通“零疑問”、審核“零接觸”、寄遞“零成本”的服務模式。以個人股權轉讓業務為例,該業務由于所需資料多、辦理耗時長、往返辦稅服務廳次數多等特點,一直以來是辦稅服務廳的堵點。現在,北京市通州區納稅人依托稅務微信公眾號“預約辦稅”功能,足不出戶即可實現個人股權轉讓業務辦理。
備受納稅人繳費人稱贊的還有北京市稅務局上線的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報退合一”功能,該功能可自動查詢本年度及前3個年度的多繳稅款情況,一鍵確認、一并受理,打通了退稅業務在納稅人申請、稅務機關核準、退庫辦理的全鏈路電子化應用;實現增值稅電子專用發票自動審批,審批時間由原來2—5個工作日,縮短至即時辦結……一項項落地開花的創新舉措,為北京稅務織就的“精細服務”錦繡圖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執法:剛柔并濟
規范中顯公,剛性中帶柔性。精確執法是由粗放式、選擇性、“一刀切”式執法,向科學精準的執法方式轉變,體現了一種有力度、有精度、有溫度的執法理念。“您好!我們因未按期申報收到了行政處罰信息,來此處理行政處罰和補申報事項。”“尊敬的納稅人,您好!經查詢,貴企業的未按期申報行為是首次發生且危害后果輕微,并在責令限期改期限內上門補申報,符合‘首違不罰’情形,可以不予行政處罰。”
……
今年以來,類似的對話經常發生在辦稅服務廳。
“‘首違不罰’給了一次糾違法行為的機會,讓我們體會到稅收執法的溫度和柔性。”林恩家加(北京)空間配飾設計有限公司法人李女士說。該公司是一家2020年6月5日新成立的企業,由于缺乏稅收知識,未能及時將公司名下房產信息錄入稅務系統申報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而收到了行政處罰信息。“為避免我們再次出現此類工作失誤,稅務干部還詳細為我們普及了新辦納稅人應注意的稅收風險。今后,我們要加強稅收業務學習,變‘被動文明’為主動守法,積極服務首都副中心建設。”
“稅收執法一頭連著群眾,一頭連著政府,不能陷入‘為罰而罰’的怪圈,而是要在剛性中體現柔性。這一方面有助于減少執法阻力,提高執法效率,更容易取得納稅人繳費人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能更好地促進納稅人繳費人稅法遵從度和防范涉稅風險能力‘雙提升’。”北京市稅務局政策法規處處長高源表示。2021年3月31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稅務行政處罰“首違不罰”事項清單》,列舉了10項適用“首違不罰”的事項,涉及資料報送、納稅申報和票證管理等多類型輕微稅收違法行為。2021年8月26日,《京津冀稅務行政處罰裁量標準》發布,在稅務總局確定的10項“首違不罰”事項清單基礎上,在京津冀區域內擴展至21項,進一步擴大了“首違不罰”范圍;并統一了稅務登記、賬簿憑證管理、納稅申報表等7類53項稅收違法行為的處罰標準,在裁量標準上采用“一把尺”。
監督有力,執法才不隨意。北京市通州區稅務局依托內控平臺稅收執法責任制功能,定期掃描稅收執法過錯行為,開展疑點陳述申辯和調查核實工作,對平臺掃描發現的各類執法過錯建立問題整改臺賬和問責清單,進一步強化內控主責部門和稅務干部的責任意識;
國家稅務總局北京市海淀區稅務局全面落實“三項制度”,推動公示信息自動化采集、執法記錄數字化管理和法制審核信息化控制。做到公開公平,可存可查,過程控制;
……
每一項舉措都為了最大限度規范稅務人員的執法行為,切實維護納稅人繳費人的合法權益。
監管:有的放矢
精準分類施策,精準依法施治。以風險管理為導向,以納稅信用為依據,以信息技術為依托,管出公平、管出效率、管出活力。在北京市海淀區稅務局辦公樓一層的會議室,一塊巨大的藍色屏幕上,顯示著收入分析、稅源分析、“兩區”(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土地增值稅全鏈條、風險分析、樓宇分析等6大模塊。這是稅務部門在同海淀區發改委、區財政局建立“海淀區樓宇經濟大數據分析聯席工作機制”后,借助由區發改委牽頭搭建的海淀區稅源分析全景展示平臺,利用3d空間及虛擬城市可視化技術對全區稅源進行的大數據監測分析。“該平臺匯聚海淀區11個政府部門的政務數據和輿情、專利等第三方數據,實現了對區域內3000余棟樓宇、20萬家企業,特別是1萬余家重點企業相關涉稅數據的全方位監測。“我們將充分利用數據集中管理的優勢和整合效應,有效提升稅收分析精準度,落地‘以數治稅’的管理理念。”北京市海淀區稅務局稅收風險管理局四級主辦吳鐵巖指著屏幕說。
清晰的稅源結構,為分級分類做好監管提供了基礎。針對北京稅源戶特點,北京市稅務局開發增值稅發票分類分級管理系統(以下稱“發票管理系統”),設置5類向判定指標和50個稅收風險指標,通過稅收大數據分析,自動將使用電子專用發票的納稅人分為三類六級,對低風險納稅人的初次申領和改版增量事項,按照全市統一標準,滿足用票需求,并由發票管理系統自動審批;對高風險納稅人申請事項,自動推送至主管稅務機關進行事前查驗,開展風險排查,切實做到“無問題不打擾,有問題精監管”。加強重點領域風險防控和監管、依法嚴厲打擊涉稅違法犯罪行為是稅務監管的重要內容,也是《實施方案》提出的重要任務。北京市稅務局依托專項工作團隊積極探索高收入高凈值人員“一對一”持續跟蹤輔導,提供專屬服務,通過數據集成細化情況有效形成“一人一策”督促策略,引導全市重點人員按時規范申報,防范納稅風險;在反避稅方面,每年采取分級審核、輪動審核、重點審核的方式開展同期資料審核,提示稅收風險點,引導企業主動遵從、自行調整,對高風險低遵從企業實施精準調查;針對“三假”(假企業、假出口、假申報)涉稅違法事件,成立“雙打”(打擊虛開增值稅發票和騙稅)工作領導小組,有針對性地完善增值稅征管和防控措施,建立增值稅發票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風險監控機制,并匯聚相關數據,對違法企業全面畫像、精準摸排,迅速鎖定虛開窩點,變事后打擊為事中精準阻斷,變被動防御為主動進攻。
共治:眾行致遠
稅收治理作為社會治理的組成部分,不是稅務部門的“獨角戲”,而是匯眾智、聚合力、凝共識的多部門“大合唱”。2021年3月,伴隨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春風,一場稅務與法院的“破冰之旅”在北京市懷柔區開啟。國家稅務總局北京市懷柔區稅務局本著“精誠共治、個案先行、以點帶面”的原則多次與懷柔區人民法院溝通法拍不動產的稅款征收問題。為進一步深化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成效,北京市懷柔區人民法院也主動“敞開大門”配合稅務部門工作。
業務壁壘逐步破解,合作橋梁攜手搭建。2021年5月12日,一筆司法拍賣不動產案件的被執行人所應負擔的50多萬元稅款,由懷柔區人民法院從司法拍賣中直接扣繳至稅款收繳賬戶。“此事標志著北京市首例通過‘法院+稅務’破解司法拍賣不動產稅收征繳難題順利完成,體現了法院、稅務兩部門精誠合作的結果。”北京市懷柔區稅務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崔國臣說,“法院出臺了司法建議書,這是對結果的認可,也為其他地方稅務機關和法院合作提供了樣本。”
為將偶然性的個案變成固定性的制度,北京市懷柔區稅務局與懷柔區人民法院簽訂《北京市懷柔區人民法院與北京市懷柔區稅務局工作合作框架協議》,在溝通聯絡、司法拍賣不動產涉稅事宜處理聯動、信息共享等方面建立長效機制。“希望我們吹起的‘精誠共治’的微風,匯入稅收征管改革的春風中。”崔國臣說。
隨著稅務部門承擔越來越多工作,只依靠稅務部門內部數據,無法滿足納稅人繳費人日益增長的需求,需要破解信息交流“孤島壁壘”,搭建共享共治平臺。依托北京市不動產登記領域大數據平臺的“區塊鏈”共享成果,北京市稅務局推出“區塊鏈+智能算稅+不動產登記”。該功能根據不動產平臺推送的房屋交易數據,自動匯集外部門提供的“區塊鏈”共享數據,即時調用ai審核規則,在1—3分鐘內完成申報信息采集、數據驗證、稅款計算等全部稅務審核流程,實現“無人工干預”網審。“平臺整合了住建委、公安、市場監管局等11個部門的數據共享,營造了信息化、智能化的稅收審核環境,為深入推進稅收精誠共治奠定了基礎。”北京市稅務局財產和行為稅處處長劉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