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稅降費精準落地(全流程跟蹤確保減稅降費落地落細)
一年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國稅務系統全面落實稅務總局黨委提出的“四力”要求(優惠政策落實要給力、“非接觸式”辦稅要添力、數據服務大局要加力、疫情防控工作要盡力),聚焦“優惠政策落實要給力”,積極參與7批28項減稅降費政策研究,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確保政策紅利直達市場主體。
連續推出優惠政策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庚子年初,疫情突至。黨中央統籌全局,果斷采取一系列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舉措。一攬子行之有效的稅費政策連續推出,時間快、效率高、針對性強,成為抗疫情、促發展合力中的重要力量,為促進“六穩”“六保”提供可靠支撐,有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將這一系列稅費優惠政策稍加梳理,就能發現政策發布的節奏與疫情防控及復工復產進度同頻共振:第一批政策重點關注疫情防控工作;第二批聚焦減輕企業社保費負擔;第三批側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增強其抗風險能力,助其渡過難關;第四批針對穩外貿穩外資,降低疫情對外貿外資的負面影響……
在時間上,這些政策區分疫情暴發初期與復工復產時期等不同階段,在初期側重疫情防控,在后期注重為企業紓困;在內容上,這些政策區分減稅政策與降費措施等不同手段,減輕企業負擔;在措施上,這些政策區分減、免、緩、退、抵等不同方法,優惠方式多樣,確保運用不同方式讓市場主體受益;同時,在地域上區分湖北與其他地區,在對象上區分中小微企業與大型企業等不同主體。
稅務部門爭分奪秒,多措并舉推進各項稅費優惠政策直達快享。稅務總局在2月兩次延長申報期后,3月、4月、5月均延長申報期。在各省(區、市)出臺支持企業抗疫情渡難關的措施中,減輕企業地方稅費負擔均成為一項重要內容。
減稅降費,在新舊政策同步中及時落地。2020年的減稅降費政策,涉及稅種多、政策廣,并與鞏固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成果同步進行、相互促進,在稅務部門的努力下,這些政策及時落地生根,發揮重要實效。
減稅降費,在普遍受益中突出重點。疫情之下,小微企業受沖擊更大。稅務部門在落實落細減免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將階段性免征社保費政策延長至年底等舉措的同時,加大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餐飲住宿、旅游娛樂、文化體育等困難行業的扶持力度,繼續實施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創業就業的稅費優惠政策,在普遍受益的基礎上突出重點。
集結力量迅速行動 確保直接惠企利民
“在疫情極端條件下,最重要的事情是保證企業燈亮著,活下來。”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說道。
時針撥回至2020年2月,企業籠罩在抗擊疫情的壓力之下。數據顯示,2020年1月至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下降1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下降20.5%,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24.5%。
“那段時間,真的很難。”溫州嘉田服輔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孫克義說道,包括減稅降費政策在內的一攬子政策出臺以后,讓他和很多企業主看到了希望。
如何保證政策精準直達企業?答案是快、準、細。疫情暴發初期,稅務總局黨委就提出“四力”要求——優惠政策落實排在首位。
“我們深知,企業在疫情過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稅費優惠政策的支持。”稅務總局黨委書記、局長王軍表示,稅務部門把及時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減稅降費的決策部署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層層壓實責任,設法克服困難,確保直接惠及市場主體。
記者注意到,2020年新發布的減稅降費政策,涉及稅費多、優惠力度大、受益主體廣、落實時間緊,很多新政策追溯至1月份執行,并且很快要申報享受,這對稅務部門的執行速度與效率提出了新的挑戰。
為此,在鞏固和拓展2019年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中形成的“短平快優九個一”工作法等經驗做法的基礎上,稅務部門進一步建立健全“政策制定—系統調整—宣傳輔導—優化服務—效應分析—督促整改”的全流程跟蹤落實機制,以最快速度、最大力度、最優效率確保減稅降費政策精準直達市場主體,直接惠企利民。
行動快捷。黨中央、國務院發布減稅降費政策后,稅務部門第一時間制發政策操作文件和征管配套辦法,第一時間調整征管信息系統,升級電子稅務局、手機app等功能,第一時間集中調配人員加班加點調整信息系統、升級開票軟件,確保稅費優惠直達快享。
宣傳精細。稅務部門先后4次發布和更新《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稅費優惠政策指引》,分14批發布308個政策問答口徑,舉辦19期視頻“稅務云課堂”,多渠道、廣覆蓋開展稅費優惠政策宣傳輔導,確保應知盡曉。
落地精準。為確保企業應知盡知、應享盡享,稅收大數據成為各地稅務部門準確“找”到應享未享企業的重要工具。疫情期間,多地稅務部門聯合有關部門開展企業畫像,查找潛在扶持對象,第一時間將政策告知企業,幫助其盡早享受。
優化服務。稅務部門先后分3批出臺54項便利納稅人、繳費人的具體措施,啟動第7年“便民辦稅春風行動”,開展了為期50天的“加長版”第29個全國稅收宣傳月,2020年2月至5月先后5次延長納稅申報期限,部分省市試點稅種綜合申報,納稅服務體系進一步優化。
在義烏,陳柏順經營了5個攤位,主營禮品織帶。按照2020年最新政策,他有4個攤位可以享受增值稅優惠,3個月下來就能享受稅費減免近5萬元。“那段時間生意少,但員工工資得照常支付,減稅政策省下來的錢真是幫了我的大忙了。”陳柏順說。
這樣的事例在全國各地接連上演,各地稅務部門集結力量,迅速行動,盡快落實落細優惠政策,運用大數據連接產銷,為企業復工復產送來了一場及時的“春雨”。
充分釋放政策紅利 加快企業動能轉換
“給世界經濟的一份禮物!”2020年12月15日,德國財經網報道稱,當歐美國家處于第二波疫情之中,經濟因封鎖或半封鎖受到影響之時,中國的經濟增長仍在繼續。
從第一季度各項經濟指標大幅下跌到第二季度開始逐季回暖,再到我國成為疫情發生以來第一個實現經濟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來源于極具包容性的中國經濟本身,也來源于黨中央、國務院采取的一系列及時有效的政策工具,稅收便是其中之一。
減負擔。2020年超過2.5萬億元的減稅降費規模,切實減輕了各類市場主體負擔。2020年,稅務部門為399萬戶納稅人辦理延期繳納稅款292億元。同時,全國重點稅源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稅費負擔,在2019年同比下降6.9%的基礎上,2020年前11個月又下降9.2%。稅收政策精準直達市場主體,調節作用明顯。
增活力。2020年1月至11月,到稅務部門辦理涉稅事項的新增市場主體1016萬戶,比去年同期增長7.4%;第三季度,全國重點稅源企業當季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4.9%,增幅較第二季度提升8.1個百分點,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激發。
強后勁。各項減免政策的落地落細,使企業有更多資金投入到研發和技術改進。2020年1月至11月,全國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33萬戶企業,購進高技術設備和高技術服務金額同比增長15.8%,全國重點稅源企業研發支出同比增長13.1%。
添信心。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在2020年的一次調查結果顯示:在各項抗疫情、促發展的政策中,成效最大、反響最好、落實最到位的是減稅降費。與此同時,在中國政府網開展的一項“穩外資”調研征集活動中,3130家外商投資企業對中國政府出臺的各項“穩外資”政策總體持積極評價,90.5%的企業反饋,它們和內資企業一樣享受了疫情以來的減稅降費、減租降息等政策紅利。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教授李旭紅認為,稅務部門深入貫徹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有利于降低企業成本、增加現金流、提高創新收益,加快企業動能轉換,提升創新型企業發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