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表中其他業務利潤怎么算(其他業務利潤怎么算)
一、會計利潤
一般來說,我們說的利潤就是會計利潤,會計利潤是根據會計準則計算的結果,外界可以通過企業的利潤表來了解其會計利潤。
由于會計基于權責發生制,以本期會計期間發生的費用和收入是否應計入本期損益為標準,處理有關經濟業務。會計利潤是按照實現原則確認企業在一定會計期內的收入,按照配比原則確定在同一期間內的費用成本,將收入與相關的費用成本相減,反映了公司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
會計利潤的計算公式如下:
(1)營業利潤=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支出-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2)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3)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
二、經濟利潤
經濟利潤是從經濟學角度出發,不同于會計利潤,是扣除所有投入與分派后,期末的凈資產減去期初凈資產的差額。可以表示為投入資本的回報減去資本成本,再乘以資本額。
經濟利潤的計算公式如下:
經濟利潤=(投入資本回報率-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投入資本額
三、會計利潤和經濟利潤的區別
1.經濟利潤在數值上要小于會計利潤。
會計利潤主要考慮的是會計成本,會計成本是顯性成本,經濟利潤作為現代公司制企業管理會計方法指標,考慮的是經濟成本,是為從事某項經濟活動的顯性成本與隱性成本之和。
所以,經濟利潤=會計利潤-機會成本,在企業投入資本大于零時,經濟利潤永遠小于會計利潤。
例如:張某投資100萬元開辦工廠,而這100萬元按照5%的市場利息每年可以獲得5萬元的銀行存款利息,利息就是張某開辦企業的機會成本。經濟學家和會計師以不同的方法來看待成本,經濟學家把張某放棄的5萬隱性成本也應當作為成本,而會計師并不認可這5萬元的成本。
2.會計利潤具有更高的可操作。
雖然經濟利潤的主要優點是它比會計利潤更富有解釋意義,但是它的計算局限于理論,機會成本難以獲取且別人接受,在實踐中操作性較難。
而會計利潤具有較高的可操作性,計算方法簡單便捷,更容易理解。
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