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抵稅額退稅賬務處理(留抵稅額退稅,會計處理怎樣做才妥當)
申報表填寫:納稅人應在收到稅務機關準予留抵退稅的《稅務事項通知書》當期,以稅務機關核準的允許退還的增量留抵稅額沖減期末留抵稅額,并在辦理增值稅納稅申報時,相應填寫《增值稅納稅申報表附列資料(二)(本期進項稅額明細)》第22欄“上期留抵稅額退稅”。
兩個時點:一是收到準予退稅文書當期;二是辦理申報時,即次月申報期申報時。
兩項處理:一是沖減期末留抵稅額,即賬務處理;二是填寫附列資料(二)22欄。
目前常見的賬務處理方式,
其一:
借:銀行存款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1、不屬于“進項稅額轉出”專欄核算內容。
財會201622號規定,“進項稅額轉出”專欄,記錄一般納稅人購進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或不動產等發生非常損失以及其他原因而不應從銷項稅額中抵扣、按規定轉出的進項稅額。
2、加計抵減的計算基數是可抵扣進項稅額,留抵退稅不影響加計抵減計算基數。
計入“進項稅額轉出”專欄,容易造成加計抵減的計算或比對錯誤。
3、容易混淆了不得抵扣、兼營簡易或免稅項目的進項轉出。
其二:
借:銀行存款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不屬于“進項稅額”專欄核算內容。
財會201622號規定,“進項稅額”專欄,記錄一般納稅人購進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或不動產而支付或負擔的、準予從當期銷項稅額中抵扣的增值稅額。
2、一般來說,“進項稅額”專欄不應有貸方發生額。
3、以上兩種方式,都沒有體現在第一個時點(即:收到準予退稅文書當期)沖減期末留抵稅額的處理。
其三:
計算應退留抵稅額時
借:應收留抵稅額退稅款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留抵稅額退稅
收到實際退稅時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留抵稅額退稅款
1、體現了第一個時點沖減期末留抵稅額的處理。
2、新增科目未見相關文件明確。
建議:在“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下增設“留抵退稅”專欄。
二、繳回留抵退稅賬務處理
納稅人可以在2022年10月31日前一次性將已取得的留抵退稅款全部繳回后,按規定申請享受增值稅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政策。
申報表填寫:納稅人在繳回已退還的全部留抵退稅款后,辦理增值稅納稅申報時,將繳回的全部退稅款在《增值稅及附加稅費申報表附列資料(二)》(本期進項稅額明細)第22欄“上期留抵稅額退稅”填寫負數,并可繼續按規定抵扣進項稅額。
賬務處理:建議在“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下增設“繳回留抵退稅”專欄。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繳回留抵退稅)
貸:銀行存款
或按: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來源:稅白天下 作者:羅老師
留抵退稅如何會計處理
【政策規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退還集成電路企業采購設備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的通知》(財稅2011107號)第三條第(二)項規定,企業收到退稅款項的當月,應將退稅額從增值稅進項稅額中轉出。未轉出的,按照《中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有關規定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增值稅會計處理規定》(財會201622號)規定,“進項稅額”專欄,記錄一般納稅人購進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或不動產而支付或負擔的、準予從當期銷項稅額中抵扣的增值稅額;
“進項稅額轉出”專欄,記錄一般納稅人購進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或不動產等發生非常損失以及其他原因而不應從銷項稅額中抵扣、按規定轉出的進項稅額。
【申報表】《增值稅及附加稅費申報表附列資料(二)》中“本期進項稅額轉出額”項目含“ 上期留抵稅額退稅”
【實務建議】“進項稅額”專欄沖紅還是通過“進項稅額轉出”專欄,結果一樣,但是實務考慮,從表和賬一致的角度:建議通過“進項稅額轉出”專欄核算
借:銀行存款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當然也可單獨設置專欄,即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留抵稅額退稅)
借:銀行存款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留抵稅額退稅)
來源:小陳稅務 2022.05.10
2018年7月的解析——
留抵稅額退稅,會計處理怎樣做才妥當
為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財政部和稅務總局聯合下發了《關于2018年退還部分行業增值稅留抵稅額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1870號)。通知規定2018年對部分行業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予以退還。由于該通知未提及增值稅留抵稅額退稅的會計處理方法,引發不少網友提問和猜測。
筆者在此談一談自己的看法,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什么是增值稅留抵稅額和增值稅留抵稅額退稅
增值稅納稅人當期銷項稅額小于當期進項稅額不足抵扣時,其不足部分可以結轉下期繼續抵扣。結轉下期繼續抵扣的進項稅額就是增值稅留抵稅額。國家特別規定退還本應結轉下期繼續抵扣的增值稅留抵稅額就是增值稅留抵稅額退稅。顯而易見,留抵稅額退稅不是政府補助。
二、收到留抵稅額退稅款,將其從進項稅額中轉出的的會計處理方法有先例可循
筆者查閱了有關文件規定,發現這些文件對留抵稅額退稅會計處理方法是一致的。即企業(即納稅人)收到退稅款項的當月,應將退稅額從增值稅進項稅額中轉出。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退還集成電路企業采購設備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的通知》(財稅2011107號)第三條第(二)項規定,企業收到退稅款項的當月,應將退稅額從增值稅進項稅額中轉出。未轉出的,按照《中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有關規定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利用石腦油和燃料油生產乙烯芳烴類產品有關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417號)第四條規定,企業收到退稅款項的當月,應將退稅額從增值稅進項稅額中轉出,未按規定轉出的,按《中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有關規定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大型客機和新支線飛機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6141號)第四條規定,納稅人收到退稅款項的當月,應將退稅額從增值稅進項稅額中轉出。未按規定轉出的,按《中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有關規定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與此相配套,現行《增值稅納稅申報表附列資料(二)》也將上期留抵稅額退稅作為本期進項稅額轉出額的組成部分。但是將上期留抵稅額退稅作為本期進項稅額轉出額的組成部分,似乎有點拉郎配的感覺。
當然,如果援例處理本次退還部分行業增值稅留抵稅額的會計問題,其最終結果是不會錯的。
三、現行《增值稅會計處理規定》相關處理辦法缺位
但是,根據財政部制定的《增值稅會計處理規定》(財會201622號)的有關精神,企業收到留抵稅額退稅款,將其從進項稅額中轉出的做法值得商榷。
根據《增值稅會計處理規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應當在“應交稅費”科目下設置“應交增值稅”、“未交增值稅”、“預交增值稅”、“待抵扣進項稅額”、“待認證進項稅額”、“待轉銷項稅額”、“增值稅留抵稅額”、“簡易計稅”、“轉讓金融商品應交增值稅”、“代扣代交增值稅”等明細科目。
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還應在“應交增值稅”明細賬內設置“進項稅額”、“銷項稅額抵減”、“已交稅金”、“轉出未交增值稅”、“減免稅款”、“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銷項稅額”、“出口退稅”、“進項稅額轉出”、“轉出多交增值稅”等專欄。其中:
“出口退稅”專欄,記錄一般納稅人出口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按規定退回的增值稅額;
“進項稅額轉出”專欄,記錄一般納稅人購進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或不動產等發生非常損失以及其他原因而不應從銷項稅額中抵扣、按規定轉出的進項稅額。
由此觀之,留抵稅額退稅與出口退稅的性質相近。但是將其并入出口退稅不妥,作進項稅額轉出更為不妥,因為留抵稅額退稅與進項稅額轉出的性質根本不同。
四、建議
有鑒于此,筆者建議,借鑒出口退稅有關會計處理規定,增設“應收留抵稅額退稅款”科目,記錄一般納稅人按規定應收的留抵稅額退稅款;在“應交增值稅”明細賬內增設“留抵稅額退稅”專欄,記錄一般納稅人按規定收到稅務機關退回的增值稅留抵稅額。通過增設“應收留抵稅額退稅款”科目和“留抵稅額退稅”專欄,全面反映留抵稅額退稅從計算申報退稅到實際退到稅款的整個過程。
會計分錄如下:
一般納稅人按規定計算的應收留抵退稅額,借記“應收留抵稅額退稅款”科目,貸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留抵稅額退稅)”科目,收到留抵稅額退稅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應收留抵稅額退稅款”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