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把脚叉大一点就不疼了_捏胸吃奶吻胸有声视频试看 _天天狠狠操_吃奶摸下激烈视频美女动漫

資產損失專題學習(費用、稅金、損失)

(一)《中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規定,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二)《中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二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所稱損失,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固定資產和存貨的盤虧、毀損、報廢損失,轉讓財產損失,呆賬損失,壞賬損失,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損失以及其他損失。企業發生的損失,減除責任人賠償和保險賠款后的余額,依照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的規定扣除。企業已經作為損失處理的資產,在以后納稅年度又全部收回或者部分收回時,應當計入當期收入。

(三)《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資產損失稅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財稅〔2009〕57號),規定了主要資產損失稅前扣除標準、條件,對企業資產損失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的扣除政策進行了明確,是資產損失的實體性文件。

(四)《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發布<企業資產損失所得稅稅前扣除管理辦法>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25號)規定了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程序、證據和管理方面的規定,該公告第四條、第七條、第八條、第十三條有關資產損失證據資料、會計核算資料、納稅資料等相關資料報送的內容現已廢止。

(五)《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商業零售企業存貨損失稅前扣除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4年第3號)對商業零售企業存貨損失稅前扣除問題進行了明確。

(六)《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金融企業涉農貸款和中小企業貸款損失稅前扣除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25號)就金融企業涉農貸款和中小企業貸款損失所得稅前扣除問題進行了明確。

(七)《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所得稅資產損失資料留存備查有關事項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15號)明確取消企業資產損失報送資料,明確企業資產損失資料留存備查要求,適用于2017年度及以后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

(八)《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取消20項稅務證明事項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65號),自2018年12月28日實施。附件《取消的稅務證明事項目錄》第2項中介機構專項報告及其相關的證明材料,原規定,企業向稅務機關申報扣除按獨立交易原則向關聯企業轉讓資產而發生的損失,或向關聯企業提供借款、擔保而形成的債權損失時,需留存備查中介機構出具的專項報告及其相關的證明材料。取消后的辦理方式:不再留存,改為納稅人留存備查自行出具的有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和財務負責人簽章證實有關損失的書面申明和相關材料。第3項專業技術鑒定意見(報告)或中介機構專項報告,原規定,企業向稅務機關申報扣除特定損失時,需留存備查專業技術鑒定意見(報告)或法定資質中介機構出具的專項報告。取消后的辦理方式:不再留存。改為納稅人留存備查自行出具的有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和財務負責人簽章證實有關損失的書面申明。

二、企業資產損失適用什么原則?

企業資產損失以權責發生制為原則進行稅前扣除,輔之于相關性原則、真實性原則、合理性原則、合法性原則、確定性原則等進行具體判斷和確認。

(一)權責發生制是指屬于當期的收入和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均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不屬于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經在當期收付,也不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

(二)相關性原則是指納稅人可扣除的資產損失必須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相關。

(三)合法性原則是指企業資產損失稅前扣除要符合稅法規定。一是資產損失稅前扣除必須符合稅收實體法,如果是非法經營行為造成的,比如企業經營國家法律、行政法規明令禁止的業務而形成的損失,即便按財務會計準則或制度規定可以作為會計損失,也不能在稅前扣除;二是資產損失稅前扣除必須符合稅收程序法,比如,資產損失必須以會計處理為前置條件,同時還應完成申報程序,即按規定向稅務機關進行納稅申報,方能在稅前扣除;三是資產損失的證據材料必須合法,非法憑證、資料不得作為損失確定和扣除的依據。

(四)真實性原則是指納稅人申報扣除的資產損失必須能夠提供證明,損失確屬已經實際發生或者符合法定確認條件的、足夠且適當的憑證。任何不是實際發生的損失,除稅法有明確規定外,一般不得在稅前扣除。

(五)合理性原則指損失應符合一般經營常規和會計慣例。判斷資產損失是否合理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資產的處置、轉讓是否具有合理的商業目的;二是資產處置、轉讓價格是否公允、公平;三是資產處置、轉讓過程是否符合市場規律、原則。任何以免除、推遲、減少納稅義務為主要目的的資產損失,均應按合理性原則進行納稅調整。

(六)確定性原則指企業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的金額必須是確定的,或有損失一般不得在稅前扣除。比如法定資產損失由于不是實際發生的,其損失金額是推理、估算出來的,因此,一方面要求企業提供(申報)的證據材料能夠充分、清晰地證明損失發生的過程,另一方面還要求企業提供(申報)的證據材料能夠證明損失金額的估算、推理過程完整、合理,且符合邏輯。

三、“資產損失”的“資產”是如何定義的?

資產定義為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用于經營管理活動的資產,25號公告第五十條規定,凡本公告沒有涉及的資產損失事項,只要符合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的,也可以向稅務機關申報扣除。

四、資產損失是如何分類的?資產損失的扣除年度是如何規定的?

按照企業所得稅分類管理的原則將資產損失分類為實際資產損失和法定資產損失。

1.實際資產損失是指企業在實際處置、轉讓上述資產過程中發生的合理損失。企業實際資產損失,應當在其實際發生且會計上已作損失處理的年度申報扣除。企業以前年度發生的資產損失未能在當年稅前扣除的,屬于實際資產損失,準予追補至該項損失發生年度扣除,其追補確認期限一般不得超過五年。

2.法定資產損失是指企業雖未實際處置、轉讓上述資產,但符合規定條件計算確認的損失。法定資產損失,應當在企業留存證據資料證明該項資產已符合法定資產損失確認條件,且會計上已作損失處理的年度申報扣除。企業以前年度發生的資產損失未能在當年稅前扣除的,屬于法定資產損失,只能在申報年度扣除,不存在追補扣除問題。

五、資產損失的會計處理是如何規定的?

無論是實際資產損失還是法定資產損失,其稅前扣除除了要依法進行申報外,還要進行會計處理,否則,不得在稅前扣除。換句話說,資產損失的會計處理是稅前扣除的前置條件,不進行會計處理,不允許在稅前扣除,只有納稅申報和會計處理兩個條件同時具備,方能在稅前扣除。這樣處理的目的一方面是督促、引導企業將資產損失稅前扣除年度與會計處理年度一致起來,從而減少稅會之間差異。另一方面是從會計信息披露角度考慮,會計關于資產損失確認的條件應當比稅收寬松,如果會計上沒有將其確認為損失,稅收上就更不應當確認為損失。

六、追補后發生多繳稅款或虧損如何處理?

多繳稅款的處理方式只能是抵扣追補確認當年的稅款,而不能退稅。追補后發生虧損的處理方法,應先調整資產損失發生年度的虧損額,再按彌補虧損的原則計算以后年度多繳的企業所得稅稅款,多繳稅款也只能在資產損失追補確認當年進行抵扣。

七、對跨地區經營匯總納稅企業如何申報資產損失?

實行雙向申報管理制度,鑒于跨地區經營匯總納稅企業實行“統一計算、分級管理、就地預繳、匯總清算、財政調庫”的征收管理辦法,總機構、分支機構分別接受機構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管理,總機構統一計算包括企業所屬各個不具有法人資格的營業機構、場所在內的全部應納稅額等實際情況,25號公告第十一條要求,分支機構發生的損失除了向當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外,同時應上報總機構,再由總機構以清單形式向當地主管稅務機關進行申報扣除。

八、無形資產的損失是否可以在稅前扣除?

可以。

九、企業向稅務機關申報扣除資產損失,需要報送哪些資料?

2017年度及以后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企業向稅務機關申報扣除資產損失,僅需填報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資產損失稅前扣除及納稅調整明細表》,不再報送資產損失相關資料。相關資料由企業留存備查。企業應當完整保存資產損失相關資料,保證資料的真實性、合法性。

十、根據25號公告,哪些資產損失應以清單申報的方式留存備查?哪些資產損失應以專項申報的方式留存備查?

(一)清單申報

1、企業在常經營管理活動中,按照公允價格銷售、轉讓、變賣非貨幣資產的損失;

2、企業各項存貨發生的常損耗;

3、企業固定資產達到或超過使用年限而常報廢清理的損失;

4、企業生產性生物資產達到或超過使用年限而常死亡發生的資產損失;

5、企業按照市場公平交易原則,通過各種交易場所、市場等買賣債券、股票、期貨、基金以及金融衍生產品等發生的損失

(二)專項申報

前條以外的資產損失,應以專項申報的方式向稅務機關申報扣除。企業無法準確判別是否屬于清單申報扣除的資產損失,可以采取專項申報的形式申報扣除。

十一、為方便稅務機關資產損失檢查,企業應當做哪些準備?

相關文章

18729020067
18729020067
已為您復制好微信號,點擊進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