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把脚叉大一点就不疼了_捏胸吃奶吻胸有声视频试看 _天天狠狠操_吃奶摸下激烈视频美女动漫

新入職員工個稅扣繳調整的13號公告(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

終于,在抗疫情、拉消費、降稅負的大潮下,總局2020年第13號公告對其進行了糾。

“一、對一個納稅年度內首次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居民個人,扣繳義務人在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時,可按照5000元/月乘以納稅人當年截至本月月份數計算累計減除費用。”

這個文件7月1日執行。比如某人7月入職月薪2萬,之前月度沒有工作,則其按累計扣稅法預扣繳個稅時,可以扣減1~7月共七個5000元扣減費用,一般來說就可以不被扣繳了。

這一修讓個稅綜合所得的預扣繳計算,與納稅義務的計算,靠近了一些。

當然,這個修步子并不大,問題并沒有完全得到解決,其第四條對適用這一規定的情況,進行了限定:

“四、本公告所稱首次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居民個人,是指自納稅年度首月起至新入職時,未取得工資、薪金所得或者未按照累計預扣法預扣預繳過連續性勞務報酬所得個人所得稅的居民個人。”

即,有兩種情況不適用:

一是、1月到本年入職前,取得過工資薪金的人。當然,這里的取得不限定于在本公司,如果在外單位也取得過工資薪金,也不能適用。

二是、1月到本年入職前,因為取得連續性勞務報酬,而被按累計預扣法扣過稅的人。主要指保險、證券經紀傭金勞務報酬所得,他們情況特殊,可以不按勞務報酬扣繳,而按累計預扣繳法扣繳個稅。

比如,1月在外單位取得過工資,2~6月失業,7月入職只能扣當月的5000元扣減費用。如果說1月取得工資時,可能已經享受了一個扣減費用,但失業期間五個扣減費用為什么就沒有了呢?這與企業所得稅按年計算的原則是不相容的。

形成對比的是,如果一個人同時在兩家公司兼職,兩家公司扣繳時都可以扣他的5000,與失業相比,顯然扣繳時的負擔完全不對等。

那么,公司如何判定一個剛入職的員工之前是否拿過工資呢?

方法是通過“承諾”,把責任轉給納稅人。本公告第三條規定:

“三、符合本公告規定并可按上述條款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應當及時向扣繳義務人申明并如實提供相關佐證資料或承諾書,并對相關資料及承諾書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負責。相關資料或承諾書,納稅人及扣繳義務人需留存備查。”

即,要其自己提供證據,或者提供承諾,本年之前沒有拿過工資,公司據此進行判斷。

那么,如果納稅人1月份拿過工資,卻因忘記、記錯或者故意隱瞞呢?

扣繳義務人肯定是沒有責任的。

納稅人呢?匯算后是沒有被行政處罰的依據。因為沒有申報義務,也不會構成虛假申報。這會不會是一個失信用問題?有什么失信上的后果?要看未來這方面的具體規定了。

最后說說本文件第二條:

“二、在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的學生因實習取得勞務報酬所得的,扣繳義務人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時,可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發布〈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管理辦法(試行)〉的公告》(2018年第61號)規定的累計預扣法計算并預扣預繳稅款。”

這個規定針對的情況是:1)全日制實習生,2)取得勞務報酬。

學生實習,一般來說取得的實習收入,是應該按工資處理的,即應該直接按累計扣稅法計稅。因為實習生在企業實習,受企業的管理,其提供的服務與企業員工提供的服務類似,本就該按員工處理。

這里是說,如果情況特殊,確實構成勞務報酬——此時學生應該交增值稅并向企業開代發票(超過增值稅起征點的話)——依然可以享受累計扣稅法。

比如,7月收到不含增值稅的勞務報酬3000元,如果按勞務報酬扣稅,就要扣(3000-800)20%=440元,如果按工資薪金的累計扣稅法,就不扣稅了。

相關文章

18729020067
18729020067
已為您復制好微信號,點擊進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