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債權投資 (的雙重人格)
其他債權投資指的是,企業管理該金融資產的業務模式既以收取合同現金流量為目標又以出售該金融資產為目標。
也就是它既具備債權的收取本息的回款模式,又具備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屬性。
既是債,又是股。
雙重人格!
站在債的一面,需要根據攤余成本,按照實際利率法計算利息收入。其發生減值損失,會影響到損益,所以說金融資產計入各期損益的金額應當與視同其一直按攤余成本計量而計入當期損益的金額相當。
站在股的一面,那就是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變動以獲取到的最新的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是公允價值與攤余成本的差額。
兩條腿走路。左股右債,以每次左腳走的距離路線減去右腳走的路線,作為累計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前后兩次距離差就是每次公允價值變動。
賬務處理
(1)取得該金融資產
借:其他債權投資-成本(面值)
-利息調整(差額,也可能在貸方)
應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利息)
貸:銀行存款等
交易費用入成本。其他的都是常規分錄。
(2)資產負債表日計算利息
借:應收利息(分期付息債券按票面利率計算的利息)
其他債權投資-應計利息(到期時一次還本付息債券按票面利率計算的利息)
貸:投資收益(其他債權投資的期初賬面余額或攤余成本乘以實際利率或經信用調整的 實際利率計算確定的利息收人)
其他債權投資-利息調整(差額,也可能在借方)
利息收入的計算與債權投資相同,利息的收入是投資收益。
這里的意思是,在計算利息的時候,是債的人格,和公允價值沒有關系,所以該金融資產計入各期損益的金額應當與視同其一直按攤余成本計量而計入各期損益的金額相等。所以在計算利息的時候,用的是期初賬面余額或攤余成本。
預期信用損失影響攤余成本,但不影響投資收益的計算。除非減值到了第三階段。
(3)資產負債表日公允價值變動
①公允價值上升
借:其他債權投資-公允價值變動
貸:其他綜合收益-其他債權投資公允價值變動
②公允價值下降
借:其他綜合收益-其他債權投資公允價值變動
貸:其他債權投資-公允價值變動
其他綜合收益,是會計全面收益觀的體現。
在算公允價值的時候,是股的人格。
累計公允價值變動=期末公允價值-期末賬面余額,也就是期末攤余成本。
所以本期公允價值變動=累計公允價值變動-期初公允價值累計變動
(4)計提減值
減值準備的計提和轉回
借:信用減值損失
貸:其他綜合收益信用減值準備
轉回做相反分錄
首先為什么貸方是計入其他綜合收益而不是其他債權投資減值準備這個科目?
是因為其他債權投資是以公允價值模式計量,減值不得影響賬面價值。
那為什么以公允價值計量還要提減值呢?
為什么要提減值,肯定是公允價值在下跌,下跌的時候我們是
借:其他綜合收益其他債權投資公允價值變動
貸:其他債權投資公允價值變動
我們把因為企業信用問題導致的減值引起的公允價值下跌單獨抽離出來,以讓其他綜合收益這這個科目只反映其他債權投資公允價值變動,只反映市場因素變動。這也是為什么其他綜合收益分了信用減值準備其他債權投資公允價值變動這兩個科目的原因。
(5)出售其他債權投資
借:銀行存款等
貸:其他債權投資(賬面價值)
投資收益(差額,也可能在借方)
同時: 借:其他綜合收益
貸:投資收益
或相反分錄。
這里賣金融資產,賣的錢與賬面成本價的差額就入投資收益。
其他綜合收益之前一直是蓄力狀態,現在等出售的時刻大招釋放。
重分類
重分類為攤余成本計量
借:債權投資
貸:其他債權投資
借:債權投資
貸:其他綜合收益其他債權投資公允價值變動
借:其他綜合收益信用減值準備
貸:債權投資減值準備
這里就相當于把股的屬性給剝離了,人格恢復常,債屬性拉滿。
如上的分錄唯一的難點就在于為何要將其他綜合收益轉入債權投資中。這里其實就是定義里所說的這樣應當將之前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累計利得或損失轉出,調整該金融資產在重分類日的公允價值,并以調整后的金額作為新的賬面價值,即視同該金融資產一直以攤余成本計量。
其他債權投資由于不確認公允變動損益,其價值上的波動一直存放在其他綜合收益這個科目賬戶上,但現在是攤余成本計量,業務模式變了,不能再以公允價值計量,之前確認的其他綜合收益不能結轉損益。這里的假定是說視同該金融資產一直以攤余成本計量,債屬性拉滿 ,所以沖到了債權投資科目里面。有點類似于追溯調整的味道。但重分類的原則是未來適用法,這里我們不說追溯,還是直接說沖銷入債權投資吧。
重分類為交易性金融資產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
貸:其他債權投資
借:投資收益
其他綜合收益信用減值準備
貸:其他綜合收益其他債權投資公允價值變動
因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是以公允價值計量且期變動計入當期損益,這里重分類的時候我們直接以分類日的公允價值計量新的金融資產
因為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是計入損益的,所以將之前的其他綜合收益轉入當期損益,也就不需要像上面的類似追溯的調整處理了。這里轉當期損益是轉投資收益還是轉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是個爭議點。
個人覺得轉投資收益更合適點。其他綜合收益如果要轉,一般轉投資收益更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