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把脚叉大一点就不疼了_捏胸吃奶吻胸有声视频试看 _天天狠狠操_吃奶摸下激烈视频美女动漫

稅率下調,建筑業、交通運輸業的稅負率為何有大幅增加(只減不增)

先引用一下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內容:

將制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將交通運輸業、建筑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至9%,確保主要行業稅負明顯降低;保持6%一檔的稅率不變,但通過采取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增加稅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繼續向推進稅率三檔并兩檔、稅制簡化方向邁進。抓好年初出臺的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政策落實。

再來看看案例:

建筑企業降1%,制造業、動產租賃業降3%,于此來講,是不是會造成建筑業的稅負聚積效應呢?因為銷項減少的力度沒有進項減少的力度大,所以相對計算來講,是不是建筑業、交通運輸業的稅負、利潤會受到不利的影響呢?

【案例】

某建筑企業有1000萬元不含稅的合同,毛利為10%,采購預算為900萬元(不含稅價格),在稅率調整前后的比較如下:

2019年4月1日前增值稅稅負測算表

事項 銷項稅額 說明

銷項稅額 100 1000*10%

進項稅額 97.2

-材料、機械租賃 86.4 900*60%*16%

-小規模納稅人采購 10.8 900*40%*3%

應納稅額 2.8

稅負率 0.28% 2.8/1000

同樣延續上面的不含稅價格,測算2019年4月1日之后的增值稅稅負表

事項 銷項稅額 說明

銷項稅額 90 1000*9%

進項稅額 81

-材料、機械租賃 70.2 900*60%*13%

-小規模納稅人采購 10.8 900*40%*3%

應納稅額 9

稅負率 0.9% 9/1000

稅負率從0.28%一下子上升到0.9%,增長3倍多,難道這出現問題了嗎,總理的報告是不是出現偏差了呢,企業是不是降稅率虧了呢?

在上面的案例中,我們是假設不含稅價格未變化,在調整稅率的前后,調整了各自的銷項稅額、進項稅額的金額,這個假設也是沒有問題的。

因為銷項稅率只調低了1%,進項稅率大部分調減了3%,在此過程中,稅負自然是增大的,但是我們卻要結合現金流與利潤表來分析:

現金流

該企業4月1日前付的增值稅:給供應商共97.2,給稅務局2.8,合計為100,此為銷項稅額的合計10%

在4月1日后付的增值稅:給供應商81,給稅務局9,合計為90,這也為銷項稅額的合計9%,好與當前的稅率調整一致。

從客戶處收的稅額是多少,分給稅務局與供應商的比重發生變化而已,也恰好消化掉了,影響凈額為0,并不是說從100變到90就是減少了,因為收到多少都是對方出的。

利潤表

利潤表,收入為1000,此為不含稅的價格,成本為900,這也是不含稅的價格,于此該工程對于利潤表的影響沒有變化。

小結

但是,我們確實看到了增值稅稅負率的增加,這一點,其實從稅率的調整幅度上我們早就應發現,只是沒有仔細地考慮而已。同時我們也要考慮到稅負率的計算,不代表企業利潤與現金流一樣受到影響,比如稅負率低的企業,其利潤不代表就是好的,因此在考慮增值稅的問題時,必須跳出來考慮利潤與現金流的問題。

這個事項,對于交通運輸業,也是一樣的影響,或許這個感覺上的理解,會持續帶來誤導,也確實不是像政策工作報告中紙面的文字一樣的結果,只要我們來想,如果降稅率了,我們的客戶有利益,其商業方面還是很有可能有積極效果的。

最后討論一個現實的問題,稅率下調,圖例中的建筑企業沒有在利潤中得到利益,現金流中也沒有實質性影響,那建筑企業的供應商得到利益了嗎?也沒有,因為其減少的增值稅額也是從建筑企業少收了,如此在鏈條中的環節,最后磨合下來,多也沒有受稅率調整的影響,不過現金流動量減少了,似乎會有刺激的作用。最后對于面臨消費者的銷售企業與客戶,要么是銷售企業繼續按稅率調整前的價稅收款,但計的銷項少了,自己得到了利益,或者是銷售企業讓利給了客戶,客戶最終花的錢少了,這也是刺激了需求。

相關文章

18729020067
18729020067
已為您復制好微信號,點擊進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