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設施建設與運營中的法律沖突及產權登記案例分析二
電信設施建設與運營中的法律沖突及產權登記案例分析二
一、案例摘要
【案例三】海口某大廈部分業主不滿某運營商租用大廈樓頂場地用于安裝無線設備、傳輸設備、天饋線、天線支架、走線架以及通信相關等設施設備,認為運營商在大廈安裝通信裝置且不斷擴容的行為嚴重影響了業主的正常生活,并且由于涉案基站的電磁輻射還導致了大廈內很多人身體不適。出現心悸、心律不齊等現象、甚至還有人做了心臟手術。該大廈業主高某、陳某、林某、王某、姜某、李某為此起訴運營商,要求運營商停止侵權、排除妨害、拆除發射裝置。被告某運營商向法院提交了海南省輻射環境監測站作出的《海南省輻射環境監測報告》及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出具的函件。其中,監測報告對涉案通信基站周圍電磁輻射環境現狀進行了監測,監測結論為:該通信基站周圈電磁輻射環境功率密度測值范圍為0.01~0.85pW/cm,符合《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一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方法與標準》(HJ/T10.3-1996)中單個基站功率密度8pW/cm的要求,同時符合《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8702-88)中公眾照射參考導出限值40pW/cm的要求。而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出具的函件則為某運營商移動通信工程項目電磁環境影響調查:省輻射環境監測站編制的《調查報告》表明,該項目1997個基站(包括涉案基站)電磁輻射水平均低于0.08W/ m,符合《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8702-88)和《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一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方法與標準》(HJ/T10.2-1996)規定的標準限值要求。
【案例四】原告張某訴稱:張某是北京市環衛局的職工。2012年12月2日上午9時19分,張某駕駛牌號為京Ax的東風重型垃圾清運車輛(以下簡稱垃圾清運車),由南往北行至北京市朝陽區櫻花園西街櫻花園小區時,逢道路上方東西向橫跨馬路的電纜線下垂,垃圾清運車經過時,車輛垃圾箱體與電纜線相刮。停車后,張某在交警的指揮下到車廂上方清理線纜。正在清理線纜時,公交公司的司機李某駕駛牌號為京Ax1的361路公共汽車從垃圾清運車的另外一側通過。公共汽車車廂頂部的鉸鏈與下垂的線纜相刮,同時刮到了正在清理線纜的張某。張某從垃圾清運車的頂部摔下,身負重傷。后經交管部門調查,路兩側連接下垂線纜的電線桿系電力公司所有,但未能查清事發時下垂的線纜歸誰所有,最終交管部門沒有認定事故責任。事發后,張某被送至中日友好醫院治療,此后又到北京積水潭醫院進行治療,花費了醫療費14萬余元。后經法醫部門鑒定,張某已經構成了傷殘。張某為維護其合法權益,訴至法院,要求電力公司、公交公司、保險公司、電信公司、聯通公司、歌華公司賠償醫療費144661.32元、誤工費31339.52元、護理費28000元、護工費7800元、交通費2188元、住院伙食補助費1750元、營養費20000元、鑒定費2750元、傷殘賠償金182345元、精神撫慰金30000元。
電力公司辯稱:事發時下垂的電線不是電力公司的供電線纜,相應的線纜維護也是由線纜的所有方自己負責維護。本次事故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張某沒有處理線纜的資質,其存在過錯,這也是事故發生的原因之一。公交車沒有盡到注意義務,導致張某受傷。本次事故屬于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應該在保險范圍內承擔責任。下垂電纜的所有人、管理人應該盡到相應的維護義務,其也應該承擔賠償責任。而電力公司并沒有任何過錯,不應該進行賠償。
電信公司辯稱:在事發地點下垂的線纜并非電信公司鋪設,事故與電信公司無關,電信公司不同意承擔賠償責任。
聯通公司辯稱:聯通公司的線纜都在地下,只有在快進小區的時候才會轉到地上。接到一審法院的傳票后,聯通公司對事發地點進行了勘察,結果是聯通公司的線都是南北走向的,從來沒有東西向橫跨馬路。聯通公司在事發后也查詢了維修記錄,但是也沒有任何保修、維修記錄。因此,本次事故與聯通公司沒有關系,不同意承擔賠償責任。
歌華公司辯稱:事發的電線桿上有歌華公司的線纜,但歌華公司的線纜是南北向的,沒有東西向橫跨馬路的,因此下垂的電線不是歌華公司的線纜。此外,歌華公司線纜的維護方是電力公司指派的北京博瑞祥倫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因此不論從哪一方面,歌華公司都不應該承擔賠償責任。
庭審中各方均認可事發地點上方的電纜線以及鋼絲均已被拆除。對于電纜線的歸屬,一審法院應電力公司的申請,追加聯通公司、電信公司以及歌華公司到庭參加訴訟,上述三公司到庭后,均否認肇事的電纜線系其公司所有。電力公司提供了照片若干,但均不能顯示肇事電纜線的歸屬。
二、結論
根據相關管理條例分析,我們再來參看一下幾個案例的司法處理。
案例三中,一審法院審理后認為,雖然涉案基站確實存在電磁輻射,但運營商提交的調查報告及監測報告都證明了該基站的輻射值在國家相關規定允許的范圍內,同時,被告涉案基站取得了無線電臺執照,因此根據現有證據,不能認定被告存在環境污染侵權行為。且據原告所述該大廈業主身體健康出現問題但原告并未提供相關證據予以證明,應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故原審法院最終駁回了原告的訴訟請求。
原告高某、陳某、林某、王某、姜某、李某認為被告某運營商在原告居住的小區建設發射基站違法并上訴至海口市中院。原告認為依據《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8702-88):不準在敏感區域建設電信發射臺和通信基站、其中包括學校、幼兒園、醫院、療養院等,紅城大廈基站離瓊山第四小學只有一墻之隔,距離只有15米,屬于國家規定的敏感區域。并且按有關規定:學校、醫院、居民區必須符合國家一級標準,即連續6小時之內電磁輻射必須小于0.1W/m或10pW/cm,根據被告出具的證明,已大大超過。
被告某運營商辯稱,基礎公用電信設施屬于公共利益產品,受法律保護。通過《物權法》《電信條例等法律法規可見移動通信基站是與“鐵路、公路、電力”相同的重要國家基礎設施,屬于公共利益產品,受到法律保護,任何個人和組織均不得擅自改動或者遷移,更不得進行破壞。通信基站建設是為了滿足小區及周圍不特定的多數人的通信自由,原告對通信基站的建設應當負有合理的“容忍義務”。如果業主任意主張“排除妨害”,要求被告拆除或搬遷公共基礎設施,那么社會的公共通信服務就將難以為繼,這將損害社會不特定多數人的利益,其后果是對社會公共利益的損害(例如,水電管線接入、電視光纜接入、煤氣管道接入等)。海口市中院認可了被告的答辯意見,認為被告設立的基站在運營過程中電磁輻射并未違反相關規定和標準,原告也未提供證據證明涉案基站對周圍環境和業主造成損害。最終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案例四中,法院審理后認定:本次事故的源頭,在于事發地點上方,東西向且橫跨馬路的線纜下垂,并最終導致一系列后果。電力公司除了應對其電線桿進行相應的維護外,還應對架設在其電線桿的線纜負有管理義務。結合本案,電力公司根本無法對架設在其電線桿上的橫跨馬路的線纜歸誰所有作出明確、具體的說明。法院雖然應原告申請追加了聯通公司、電信通公司以及歌華公司參加訴訟,但上述三方均予以否認,而電力公司除了照片以外,不能提供任何其他的證據以證明線纜的歸屬。而根據其提供的照片,亦不能顯示照片上的線纜歸誰所有。據此,可以看出,電力公司對架設在其電線桿上的線纜缺乏管理,放任損害后果的發生。在此情況下,除公交公司外,電力公司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